日前,在河南南陽,某中學舉行了“手機銷毀大會”。據了解,有幾十部從學生手里沒收來的手機被扔進水桶,用錘子猛砸砸爛。有學校工作人員稱,帶手機到學校不交給老師,一旦被發現就要銷毀,“家長都很配合,一切都是為學生好”。
禁止學生玩手機的方法有很多,集體銷毀手機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沒收后由老師代管,等考試結束后歸還,或等學生成績提高后歸還,都是一些更穩妥的處理辦法。
為什么學校不這樣做呢?想必有兩種可能。其一,就是如前所述,學校用不科學的方式來震懾學生,缺乏循循善誘和引導的能力、耐心。其二,則是在采用外界認可的“堵不如疏”的方法后,依然無效,才出此下策,實為現實無奈之舉。不管是那種情況,校方都存在教育無方乃至侵犯學生權益的問題,若要追責起來,校方首當其沖。
但問題并沒有這么簡單。如果沒有學生家長的默許,很難相信學校會做出這番舉動。相比心疼損失幾千塊錢的手機,家長們恐怕更擔心孩子沉溺于手機游戲而耽誤了前程,所以只要是對孩子“有利”的事情,他們就不會反對,哪怕只是“看起來有利”。而且,即使從法律角度看,如果沒有家長的“認可”,校方恐怕也不敢肆無忌憚地做出如此“法盲”之事。
對中學生來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缺失了任何一方,科學的教育就無從談起。如果孩子聽話,或者家長管教有方,也不至于讓校方銷毀手機,或者即使這樣做,也會引起家長的普遍不滿。
曾有老師跟我說過,現在的小孩不服管,甚至有人說,“不利用威權打壓他們的野性,學校就翻了天了”。如果教育有方,則極少出現這種情況,甚至會鼓勵學生利用手機來查閱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和家長也能積極配合,形成了教育的良性循環。
所以,表面上看銷毀手機一事,只是校方管理的問題,http://m.bjftjdyy.com/dxby/但深層問題也包括生源素質及其背后的家庭因素。在一些經濟較落后、教育不發達的地方,教育管理的人性化恐怕要讓位與功利的目的,此類不合理現象并不少見,這又豈是簡單的教育管理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