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上海對**平臺存管銀行提出了本土化要求,一個月后,深圳**平臺存管銀行也提出類似要求,托管本土化的幾條熱點線索。按照地方監管政策的要求,唯一選擇的網絡借貸平臺可能是更換存管線。
據**之家不完全統計,近兩個月有十多家平臺宣布換存管行或者重新選擇銀行簽約存管協議,這些平臺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深圳地區。不過其中也有少數平臺是因為此前上線的存管系統操作體驗較差,為了提升用戶體驗而選擇換存管行。
除了上海和深圳地區外,其他地區也有平臺為了屬地化未雨綢繆。近日,浙江當地知名P2P平臺與某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框架中就包括資金存管業務。但**之家注意到,去年9月,該銀行就與另一家銀行簽署了資金存管協議,與去年不同的是,此次新合作平臺應銀行要求就換存管行一事不做宣傳。
讓業內更關注的是,這家**平臺選擇新合作伙伴是在平臺所在地有經營網點的一家城商行,雖然浙江關于資金存管的政策還未出臺,但外界的討論認為,或許是為應對當地可能的資金存管屬地化要求做準備。
據**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9月底,全國共有418家P2P**平臺(http://www.kljie.com/)是與在本地未設分支機構的銀行簽訂存管協議,占同期簽訂銀行存管協議的平臺總數的53.87%。
目前僅上海和深圳監管方對存管屬地化做了明確要求,其他地方還未跟進。而如果全國實行資金存管屬地化的政策,據**之家研究中心數據,江西銀行89.66%,徽商銀行79.49%,重慶富民銀行78.69%,廣東華興銀行32%,上海銀行11.32%,海口聯合農商行97.96%不符合要求,而廈門銀行除一家合作平臺符合要求外,其他都不符合規定。
銀行的無奈:也不能去開網點吧?
在銀行屬地化的政策逐漸落地時,**之家咨詢各家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并沒有有效的應對辦法。“銀行沒啥好應對的措施,也不能去開網點吧?”
2013年2月,銀監會下發《關于做好2013年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允許城商行在轄內和周邊經濟緊密區申設分支機構,但不跨省區,抑制盲目擴張沖動。
城商行跨區域經營的沖動一直存在,但監管卻給了城商行“服務區域經濟”的市場定位,政策上也早對異地開設網點的行為進行了“一刀切”。
“全國的城商行都不允許跨省開設網點,而政策出臺前完成外地開設經營網點的銀行網點則不受影響。我們當時只在周邊省市的部分城市開設網點,也正籌備著在北上廣增設網點,但應監管的要求,也就停止了擴張。”某城商行工作人員表示。
不曾想,之前的政策對很多銀行的資金存管業務造成影響。
目前,深圳、上海已經要求**平臺的資金存管業務需滿足屬地化要求。深圳市的《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辦法》規定,**需要與在深圳市行政轄區內設有分行及分行以上級別機構的商業銀行達成資金存管安排;上海市的《上海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管理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機構需選擇在本市設有經營實體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商業銀行進行客戶資金存管。
一些地方的屬地化政策雖然成形,但不符合監管要求的平臺和銀行還在觀望著政策的落地與執行情況,似乎這其中存在著一些騰挪的空間。
據**之家了解,深圳當地一知名P2P平臺就與當地屬地化存管的政策要求不符,但平臺針對銀行存管一事并沒有具體的工作安排,還在等著監管層的下一步具體指示。
某銀行**平臺資金存管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主要在觀望,等待著各地政策的正式落地,畢竟是監管行為,我們也只能積極爭取,畢竟也要按照監管要求開展業務。”
如果政策硬性規定而且執行嚴格。“城商行沒啥辦法應對,只能退出當地存管,最多退還部分費用給**平臺。”上述銀行工作人員向**之家表示。
換銀行存管操作復雜成本百萬起步
“每個平臺不一樣,不包含后期的系統維護、優化升級,幾十萬打底是需要的,關鍵的損失是為了上存管,業務都有調整或者放緩,這個成本是無法計量的。”浙江一家平臺高管向**之家表示。
一家平均日成交量在千萬級的P2P平臺高管表示,在銀行存管業務上的支出每年100萬打底,主要是人力成本,需要技術部門三個月的工作量,其他部門還得配合。“而規模大的平臺,費用會遠不止這個數。”
另一家累計成交規模近百億的**平臺,也表示綜合各項支出,費用達到百萬級別,“從協議簽訂到系統上線,項目組35個人,開發+測試花了整整四個月。”
盈燦科技CEO熊天平表示,換存管銀行的損失,包括兩部分,一是系統重新開發費用50-100萬;二是投資**失,原來的投資人是否還愿意到新平臺注冊,一般老用戶會損失20%左右。“我們給其他家做銀行存管老用戶一般損失這么多。”
不過,上線銀行存管,“之前的很多案例是新用戶會暴漲。”熊天平表示。
而換銀行存管系統最復雜的在于原有的借貸數據和資金很難遷移到新的系統中,所以有的系統服務商會將原有的存管系統保留,一直等所有標的還完。
另外一家存管系統服務商工作人員則表示,“數據和資金遷移的工作隨時可以切換的,只要平臺、銀行及相關服務商同意。”
“難點就在商務層面,原來的合作銀行或技術服務商方不配合。換存管銀行,需要多方的配合,但往往難做到好聚好散,“換做誰都不樂意中止合作。”
熊天平還表示,“往往數據遷移不了,因為涉及跨行操作,需要客戶進行實名認證,處理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