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KFC店每7年重新裝修一次,免稅店鑒于店鋪和品牌形象的需要,一般每2~3年就會重新裝修。本文介紹了零售品牌店鋪開店的一些關鍵指標,對于全面了解開店管理有很好的參考意義,特此分享。
1、店鋪營業面積
該面積既不是建筑面積,也不是房東說的使用面積,而是經過品牌公司工程部規劃設計的“營業面積”,或是營業套內面積。既然開發商將店鋪是按平方銷售的,甚 至房東也是按店鋪的平方租賃的,我們就不得不關注營業面積。按年核算的,為年坪效;按月核算的,為月坪效。
比如,優衣庫專賣店年坪效平均40000元人民幣,ZARA坪效才30000元,國內美邦坪效才區區的20000元,很可惜,國內休閑男裝品牌勁霸、七匹狼、利郎的坪效連20000都達不到。光靠開店數帶動增長,估計也是和運功品牌一樣,到達天花板了。
2、店鋪租賃年限
包含兩塊指標,一是現有合約年限,二是累計合約年限(包含續約部分)。
很多加盟商做品牌男裝,之所以死得快,往往不是經營效益不好,而是因為耐不住寂寞。我通過對幾十家連續經營十年的店鋪分析,店鋪的業績高峰期往往從第三年開始、盈利高峰期從第五年開始。但很多人堅持不��!
這也印證了馬云大師的話:今天競爭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想想也是如此!為什么要租長約店,很多人擔心房租漲,這只是其中一個面,更重要的是營運的持續性效益。
3、租金付款方式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一年一付或一月一付幾乎沒有區別,但對個體老板而言,這可能是致命的。一年一付,和一月一付對比,在資金的時間成本上往往相差10%-15%的收益。比租金年復合增長5%可怕得多,但很多人并沒有計算該賬目。
所以,小的細節,往往蘊藏著大的效益。當對方租金不能優惠的時候,不妨從付款方式著手,反之亦然。
4、員工配置人數
員工人數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方面需要有必要的人力儲備,另一方也需要有“優勝劣汰”的體系。
從耐克、阿迪來看,單個員工往往能達到人均月效6-10萬,而男裝就比較慘,幾乎都是在2-4萬元。也就是配置4-5個員工,銷售額不外乎就是10-20 萬元區間。故男裝整體的員工銷售都有待挖掘。但人均銷售額過低,要不就是編制過多,要不就是培訓不足或人員戰斗力過低。
還是否記得曾經分享的“淡季適當超配,旺季適當緊縮”的終端人才策略呢?
5、開業日期和月份
該日期很多伙伴都不重視,認為無非就是“過去式”,沒啥意義。如此說來,人為何要過生日呢?不也是過去式嗎?跟所有時間軸一樣,開業月份也意味著店鋪的生 命周期開始輪回。產品有生命周期,如男裝的生命周期就是3年,不要讓自己的倉庫保留有3年以上的商品;顧客服務也有服務周期,如3個月,也就是正常男裝消 費者是按季來消費。
此前有伙伴問小編,店鋪是8月份開業的,是否在每年8月份搞一次周年慶呢?其實時間點選擇完全不合理,8月份要不就是大熱天,要不就是雷陣雨天氣,都不適合。
思考一下,問候現在很多人的生日宴席都放在正月初三到初八呢?他們正式的生日也不是那一天��?所以,凡事不能太“呆板了”!
6、最新裝修日期
現代的服裝專賣店,幾乎都是每兩年就裝修一次。所以各家服裝專賣店是否賺錢,小編不是很清楚,但這些品牌服飾確實養活了很大一堆家具廠、裝修商。如果是競品在進行二次裝修,說明該商圈趨于成熟,或該品牌店有較大成長空間。
曾經管理過福建福州八一七路一家店,因為每年都擔心地鐵要拆遷改造,故經營的8年期間,從未進行過裝修改造。但該店鋪卻創造了一個業績奇跡,每年保持40%的復合增長率,以至于我到現在還在懷疑,裝修真的那么有用嗎?看來,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7、銷售人工費率
運動品牌在3%-5%之間,男裝基本升到5%-10%之間,甚至部分品牌已超過12%。單個員工工資高低很難評判,但通過與銷售額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整個店鋪單位人均產出高不高,或是評判人均效能好不好。
8、銷售租金費率
早期這個比值都在10%-15%左右,而現實當中,有很多店甚至超過30%(這也是很多拓展人員口中的銷售預算,只要預算業績額超過租金額3倍就可以開 設,但小編不知道這個是誰發明的)。從商場的扣點看租金比高低,普通商場的扣點在15%-20%左右,高端一些的在25%-30%間,商場的扣點費,里面 承接了公共管理、推廣費、場地租金及水電費等,以及商場的管理經營利潤。
9、裝修費用率
已經有些品牌在給終端補助所謂的裝修補貼,尤其是運動品牌較為明顯。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羊毛長在羊身上”,不過是賬面數字游戲又何必過于計較呢!裝修費用的分攤,更多采用的平均分攤制度,分攤年限界定在3年左右。
但個人認為按532分攤更為科學,如第一年分攤50%、第二年30%、第三年20%。即經營風險放置靠前。但很多經銷商幾乎都是一次性分攤,這也未嘗不可。隨著品牌商對終端形象的苛刻要求,這個費用愈來愈大。
10、水電費用率
水電費的支出,在很多人的眼里,這項幾乎是“變動費用”,可以人為調節進行降低。在零售業里面,幾乎都是“固定費用”,不太存在變動費用(員工提成可以視同是變動的,另外非定稅制店鋪的稅務支出也是變動的)。
以往巡店中,發現員工在人為調節店鋪空調、燈光時,往往都是“反作用”。不是因為顧客進店才需要開燈,而是因為你開燈了顧客才進來,否則那不就是“黑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