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卿談幸福企業的獎懲制度。國內幸福企業理論奠基人盧俊卿先生,在其作品《幸福企業才是最好的企業》一書中,結合自己企業的管理實戰經驗,將幸福企業理論清晰透徹的進行解讀。盧俊卿指出,松下先生的意思并不是讓管理者真的去端菜盤子,而是說管理者應該持有一種感恩的態度,特別是對表現出色的員工。
盧俊卿認為,企業家只有心懷感激,才能在行動中表達出對員工充分的尊重,從而在讓員工快樂工作的同時,也贏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企業家希望員工做什么,就應該瞄準這個方向去獎勵員工,這就像一個指揮棒,它的引導作用十分巨大。
為了有效推動集團業務的發展,幸福企業決定擴大獎勵范圍,讓更多的人得到獎勵,推出了富有特色的“三清績效管理法”。每月考評下來,80%以上的員工都會得獎勵。
對照獎勵機制也更為人性化。在盧俊卿看來,懲罰,絕對不是制度設立的目的,而只是一種威懾的手段而已。在企業管理中,盧俊卿一向主張慈母般的關懷,鋼鐵般的紀律,但更注重的還是制定制度獎勵大家。
盧俊卿在《幸福企業才是最好的企業》中寫到,即使要懲罰,也要講究藝術,要把不情愿、接受懲罰變為樂意接受,并從中汲取教訓,達到教育人的目的。書中以幸福企業理論中的會議遲到懲罰機制為例,對獎懲機制做了具體的講解。在天九,開會遲到一分鐘就自覺交100元快樂基金,作為與會者的福利。而對于跟隨集團外訪的企業家團,采用了同樣的制度,來杜絕隨團的企業家及其家屬不守紀律的現象——每遲到一分鐘交100美元,一般第一次企業家會議都會有人遲到,但當第一筆快樂基金兌現之后,一般就不會有第二個遲到的了。
書中引用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的“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來闡釋天九幸福集團的獎懲制度。盧俊卿表示,如果我們對生活抱以感恩的態度,生活也將回報我們以陽光,如果我們只知道抱怨生活,生活也將以冰冷的態度回應我們。盧俊卿總結,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感恩之心去感化員工,從而讓企業建立一種感恩文化,這對于快樂工作的目標將產生巨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