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2015年到2017年,是我國零售業風云突變的三年,在行業處于動蕩變革的時期,企業個體的短期報表數據已經不足以說明問題。
有些企業短期內出現虧損,或凈利潤下降,甚至營收下降,但這可能是轉型期的痛苦代價,有些企業通過轉型雖然短期內扭虧為盈,但也并不意味著從此能夠高枕無憂。
截止3月14日,有9家超市上市企業公布了2017年業績報告,從總體來說,上述9家企業所公布的年報數據,呈現出了兩個信號:
(1)緩慢增長,業績提升:營收年均增長6.71%,凈利潤年均增長30.89%;凈利潤率從1.45%上升到了2.17%;平均每個公司的年營收從213.15億元擴大到了242.67億元,平均每個公司的年凈利潤從3.08億元增加到5.26億元。這是一個提振零售人信心的信號。這三年來,我們外出吃飯多了,在家做飯少了,到網上買東西多了,到超市閑逛少了,客流量分流,投入增加,這一多一少,形成明顯反差,而上述這些公司的總營收和凈利潤兩個指標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增長,實屬不易。
(2)主導企業,激流勇進:根據聯商網數據中心統計發現,永輝超市開店數領跑超市行業,據永輝官網顯示,截至2018年2月11日,永輝大店數量達到602家,較2016年末增加147家;據高鑫零售財報顯示,大潤發2017年新開17家店,雖然比2016年開店數減少了16家,但仍呈現出平穩發展的態勢,由于關閉一家位于上海的門店,截止2017年末,大潤發在華門店總數達384家;據步步高財報顯示,步步高2017年新開店43家(含百貨3家),比2016年開店數增加了4家。高鑫零售在營收規模上領跑超市行業,但永輝超市近年來激流勇進,2017年營收規模首次突破500億元,達到583.95億元,增幅18.61%,增幅大幅度高于高鑫零售1.9%的年度增長率。
從我國超市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有三點特別值得關注:
(1)店鋪升級,客群變化
店鋪升級以后,消費場景多元化,品類結構生鮮主導,商品品質也相應提升,消費客群實現了年輕化轉型,從而導致毛利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雖然價格仍然是一個影響銷售的重要因素,但對許多年輕消費者,尤其是有孩子的年輕消費者來說,他們對食品的消費訴求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過去看價格,如今看配料。如有一款名為“如實”的酸奶,之所以頗受年輕媽媽的首選,就是因為“無添加”。
有些超市也試圖升級店鋪,但仍停留在環境、布局等“物理場景”改善的層面,沒有充分挖掘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心理場景”設計得不好,就很難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有些超市甚至仍然把“低價促銷”作為拉動銷售的主要手段,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琢磨顧客內在需求上,這樣的轉型升級是注定要失敗的。從前超市發展主要把錢花在店鋪籌建上,如今超市求生增效應該多花點錢在研究消費與品類規劃上。
(2)超市站隊,資本推動
上述9家公司中有6家已經分別站隊阿里、京東、騰訊,阿里是主流,京東在追趕,騰訊在滲透。未來格局如何變化目前還難以預料,但有一點是十分重要的:超市的發展越來越需要資本的支撐,所以,擁抱顧客的前提是擁抱資本。
當下零售比任何時候更需要投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既然已經下決心“追人”,就得“花血本”。當年上海有一家超市公司,在發展初期只有十幾家小門店的時候就喊出了“花血本培養人才”的口號,實施“強訓計劃”,這為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干部基礎。
如今,很多新興的零售企業也都在大力推進“管培生計劃”,為后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但在以技術為背景的新零售時代,除了人,還需要在設備、技術、分析、營銷、組織、管理等方面的更多投入,沒有資本與大集團的支撐,單干是做不大、做不強、做不好零售的。
當然,站隊以后更應該做好“站位”工作,站隊是尋找合作者,站位是培育跟隨者,企業站在顧客的立場,跟隨者會越來越多,結果是合作者也越來越多,反之,如果失去了跟隨者,也就必然失去合作者。
(3)超市選址,慎之又慎
自從有了移動互聯網,零售法則似乎被改變了,甚至有人認為選址不再那么重要。
其實,選址在任何時候都是零售的基石。按照張智強先生的說法,選址的失誤是零售業不可糾正的錯誤,甚至是唯一不可糾正的錯誤。在這方面我國零售業還有許多功課要做,盡管已經開發出很多選址軟件,建立了相應的數據庫,但店鋪評估對我國大多數零售商來說,仍然是一個具有很大改進潛力的領域。
一看地域,二看商圈,三看立地,這就是選址的“3L原理”,地域分析主要看特定業態與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耦合程度,商圈分析主要看消費潛力與競爭關系,立地分析主要看物業狀況以及顧客的“可接近性”與店鋪的“可透視性”。
超市越來越以生鮮為主導,而生鮮越來越需要就近便利購買,這為超市轉型提供了選址的基本方向:就近便利。所以,超市的小型化、小業態化大有可為。
超市發源于基本需求,發展于品味生活需求。把握了這兩點,就掌握了超市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
編后語:
數據會說話,3月,零售行業上市公司2017財報將陸續發布。對此,《聯商網》特別策劃“數說零售”專題,通過盤點數據、整理資料、分析財報,從數據中探究行業現狀,解讀把脈行業發展趨勢。
(文/上海商學院教授、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制表/聯商網崔旭升,本文來自《店長》雜志2018年4月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 該帖于 2018/3/28 15:0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