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只需要提出概念,可能是一時的心靈福至。我們這些相關人員就需要勞心費力去驗證,不然就會讓人覺得落伍或者依然外行一樣。其實零售行業的變化一直都在進行,無論是形式從百貨到商場、從大超到便利店,還是從粗放的貨擺那都能賣到精細化操作。這是零售的特點和社會技術發展水平決定的。因為零售面對的市場最廣泛,需求最多樣性。但是,零售這么多年的變化都是在悄然進行的,去書店看看,作為這么大的行業,關于零售的理論書籍寥寥無幾,更多的還是現代人的著作。不同的是這次有馬云這位大人物審時度勢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好像新零售是一夜之間出現的,其實大家都知道,質變是由量變引起的,任何一次變革的發生都不是從天而降,突然發生的。
由于這次新概念的提出,提出者沒有給出明確的內涵和范疇,搞得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為了能讓自己的飯碗端的時間長一點,多方查訪各大佬關于新零售的解釋和眾多行業友人的討論,覺得新零售就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對傳統零售的人、貨、場進行重構,以達到商品、信息、顧客、工作人員的最優化配置,為顧客帶來精準的購物體驗。
傳統零售的核心是概率。盡管不斷優化流程、提高員工熟練程度、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大量的利用計算機和數字工具,這些只是為了讓概率提高,但本質不能改變。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來解釋。一、商場,一個商場的建立,首先的要做的就是選址,選址首先要考慮的是人口和交通,目標區域有常住人口多少,流動人口多少,消費狀況怎么樣,我所建立的商城能夠吸引多少比例的人過來。過來的人是用什么交通工具,各種交通工具的比例是多少。我們建立商場的很多能夠控制的方面都要做到精細,而做到精細的目的是為了概率更高!二、商品,一個產品的上市,無論是開發還是跟進,前期都需要對市場考察分析,可行性分析,立項,定型,投產等等這些環節,但是這些環節成立的基礎是產品成功概率的分析之上的。商場設計產品架構也是在顧客購買概率的基礎之上從紛繁浩渺的商品中篩選出來的,這些還需要在后續的經營過程中不斷修正,才能達到很好的匹配。三、宣傳,傳統的宣傳通過不同的媒體形式激發人們的需求,引導消費。比如一個廣告的投入,投放區域的受眾有多少,其中多少比例接收到信息,接收到信息的人有多少能記住內容,記住內容的人有多少能夠激發出需求,激發出需求的人有多少會有消費,這都是概率;四、顧客,每天能吸引多少**到店,而來的人中有多少能產生消費,大部分的消費標的為那些商品,這個也是概率。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面都是依概率來作為開展工作的支撐的。這是零售行業的特點決定的,也是與之相對應的社會技術水平決定的,無可厚非。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工具進行精細化操作,最大限度的做到精確。
零售發展到今天,新技術的應用在各個條塊里面的應用已經很深入了。比如電商,通過對顧客消費記錄的分析能精準的預計出顧客的消費習慣和購買頻率,傳統零售的會員系統也能做到這一點;射頻技術和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已經可以做到無人倉儲;人臉識別技術可以精準的識別顧客,通過查詢記錄可以預測顧客購物動線;廣告宣傳精準推送,既可以直接滿足需求,又可以拉動關聯銷售;這些都是零售運用新技術,適應發展的體現。但是這些都是在零售的某一方面提供的進步,沒有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應該是整合現有技術條件,打通線上線下場景,將人、貨、場統一協調運營,形成環境友好、服務精準、商品個性化的購物體驗。
人、貨、場協調運營就需要把信息匹配到每一件商品和每一位顧客和員工,明確每一件商品的進銷存和儲存信息,這就需要每一件商品的數據都能在電腦系統中體現。這就需要用到電子標簽技術,電子標簽現在推廣的難點在于單位成本過高和國內電子標簽標準的不統一。電子標簽的應用還需要在現場布置感應網絡,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相信現在的零售企業都有意愿來使用電子標簽,但是數量龐大的商品,要是把這個貼電子標簽的工作交給他們,絕對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從生產源頭來開始使用,但由于生產企業的數量眾多,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沒有國家力量的介入,真正實行起來難度可以想象。現在很多企業在倉儲物流系統上使用了電子標簽,在可以重復使用周轉筐上貼上電子標簽,電子標簽可以多次改寫使用,也算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但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在單個商品本身上面使用電子標簽。也許這個工作室新零售推動過程中最難的部分。
人的方面就是顧客,零售的最終價值體現就是滿足盡可能多的顧客消費。但是隨著個體價值意識的增強,個性化的需求愈加明顯。如何能夠盡可能地滿足,就需要去記錄分析顧客的需求特點,他們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方面有哪些需求特點,有哪些偏好。這個方面很多企業都在做,特便是電商,線下企業都是以會員卡的方式來記錄。但是現在除了在網上購物時會有針對性的推送以外,其他方面特別是線下企業基本沒有看到有什么好的表現。所搜集的會員數據只是數據,躺在電腦里面。還有就是非會員,非會員的數據在線下就無從記錄,因為沒有個人信息的個人數據是沒有意義的。現在的人臉識別技術在這一方面會大展拳腳,所有進店的都會被記錄,商場的各個區域都有人臉識別設備,在商場的購物動線和個人偏好都會被記錄,最終隨著消費記錄一起被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及時不知道個人信息也能匹配出消費偏好畫像。當然這個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也需要國家層面出臺相應的規范或法律。新零售時期的顧客最終的應該是個性化定制,同樣的價格得到的是最適合自己的。
現場在新零售中的體現應該是完全的模塊化。除了具備基本的聲、光、色、形、網條件之外,根據功能明確區分。不同的模塊自由組合,并且能夠迅速地變換,以達到彰顯個性和凸顯功能,強化現場體驗。能夠和網上互動,自由切換又互不沖突。真正做到網絡的歸網絡,現場的歸現場。因為商品個性的原因,有些商品就是網絡渠道有優勢,有限就是現場才有感覺。兩者不再是誰代替誰,而是和平共處相得益彰。
這個方面是最好實現的,也許這兩年二馬奔騰,揮舞資本橫掃線下實體就是想先在這個方面樹立地位吧。
上面說的是實體和線上的情況,其實,零售的形式多種多樣。直銷也許才是當下真正的新零售。我國直銷法規定,直銷企業只能銷售自己生產的產品,那就是說所有的直銷企業真正做到了流通路徑最短了。直銷都是直銷員直接開展銷售,需找顧客和提供服務絕對精準。信息傳播都是以個人為中心,通過分享來傳播產品信息和服務體驗,不但精準還有口碑保證。結合體驗館體驗,增強顧客的感受。自從直銷行業規范運行以來,在整個零售額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升,預計在將來所占比例會更高。
歡迎討論:微信zhuangzhuang20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