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打折,有很多商家都通過這種方式去吸引消費者。最明顯的就是香港的服裝業,它們通過誘人的折扣,令游客在店中流連忘返。俗語有云:賤物斗窮人。折扣同樣也會吸引到有一定經濟條件的消費者,因為人有一種貪便宜的心態,而這些手法基本適用于大部分人群。所以在外國有很多outlet,都是被一些名牌店所“壟斷”,也成為了大部分旅行團的其中一個游玩項目。時裝的價錢定位是有跡可循的,奢侈品牌的售價里面除了包含原材料和加工成本之外,還有品牌價值、市場公關成本、渠道費用、關稅等等。有資料顯示,一個奢侈時裝品牌的折扣最多只能去到4折,當季的服飾在下一季度來臨前以最低折扣售賣,對品牌公司而言,是一件不至于虧本的事。
這種在服裝業可以“回本”的做法,在飲食業是做不到的,因為食物成本已經占了菜品售價的40%左右,再加上日益高企的人工、稅收和租金等,折扣對消費者而言很吸引,也表明了所得到的出品和服務不會優質到哪里去。
除了五星級酒店之外,也有一些餐廳是堅持不打折的。那些長期人氣火爆的餐廳,可以肯定不是因為它們的折扣吸引人,優勝之處是離不開好吃和出品穩定。雖然飲食業的服務質量每況愈下,但生意火旺的餐廳還是可以靠出品撐得住。其實這個跟價格有絕對的關系,因為高質的管理人員乃至服務員,他們的“身價”某種程度上也會轉嫁到消費賬單上。
那些和品牌服裝店一樣,一年四季都靠打折去吸引消費者的餐廳會有幾種常態,一種是常規性的打折狀態;第二種就是從一開始就打折之后,對熟客就不能不再打折;還有一些就是對自己的出品和服務缺乏信心,唯有靠打折去招徠。當然,招呼朋友和長期熟客的商務關系就屬于例外。但與其在價格上去吸引消費者,這些餐廳倒不如從出品上讓他們心甘情愿來消費。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