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餐飲企業只是小有成績或者沒有成績,其主要的原因正是缺乏戰略型管理人所致。企業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有責任心和有能力的管理人。而管理人,又分為戰略管理型和運營管理型。
在餐飲行業中,真正懂運營管理的人本來就不多,懂戰略管理的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我們這里簡單談談戰略管理型管理人。戰略管理型管理人,就要看這個管理人是否具備戰略思維。那戰略思維的主要有哪些要點呢?
一、全局性與集中性
在一個公司里,當某一部門利益與公司利益發生沖突時,要犧牲部門利益,這里的公司利益屬于全局,部門利益屬于局部。
公司和人一樣,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器官組成,只有各要素功能正常,互相協作,整體才能正常運行。全局性就是各要素之間或各局部之間的關系。全局性考慮的是全局,不過這并不是說全局中的某個主要要素或方面不重要,相反,主要方面不僅重要,而且要集中力量抓。集中力量就是戰略思維的集中性。比如人的心臟,就要重點保護。在企業里,最大的重點就是企業擅長的業務。
“一個組織只有在集中精力于其任務時才有效。”德魯克說。
比如做加盟的企業只會照顧直營店,很難照顧加盟店,這樣的結果是:一旦加盟店出現管理不善,就會影響企業整體形象。作為餐飲業,搞加盟需要符合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管理規范,二是易復制。
二、競爭性與合作性
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什么?是矛盾,具體說就是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對企業而言,斗爭就是競爭。對抗與競爭是由矛盾的斗爭性所決定的,而矛盾的同一性則決定了合作性。競爭性與合作性就是斗爭性與同一性在企業中的表現。
戰略思維的競爭性主要是技術與管理上的競爭,而不是自然選擇中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式的競爭。核心競爭力就是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的結果。核心競爭力簡單說就是:我的產品別人不能模仿,我的能力別人不能復制。
戰略思維的合作性是建立在共同價值觀或共同宗旨和共同目標基礎上的合作,而不是建立在短期利益上的合作。像餐飲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短期合作就不屬于戰略思維。
三、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
思維屬于主觀的東西,其作用在于認識世界,認識世界的高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站在低處認識世界,只能看到事物近期的發展方向或眼前利益,所謂短視就是如此;站在高處認識世界,可以看到事物遠期的發展方向,如遠見就是如此。戰略思維的主觀性指后者。另外,人和動物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活躍的、能動的。能動性有被動反應產生的行為,有主動發現并采取的行為,主動發現并采取行動的過程也是改造世界的過程,如發明創造。這里的能動性指后者。
客觀規律性,眾所周知,在客觀規律中,決定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兩個,即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和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我們這里只說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又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第二,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地位;第三,產品分配。
只有具備以上三個特征的才可以稱為戰略思維。只有具備戰略思維的管理人,才稱得上戰略管理型管理人。
總之,只要我們的餐飲企業有眼光且具備高德商,同時能夠得到戰略管理型管理人,那么,這樣的企業就容易超越行業品類冠軍,這樣的企業也容易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