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便利店正以加盟模式加速擴張。近日,主打生鮮商品的社區智能便利店品牌“在樓下”宣布開放加盟。加盟者只需滿足場地要求并繳納一定資金就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便利店由于成本較高,無法像低門檻的無人貨架那樣舍命狂奔,此前繽果盒子、小麥鋪等企業也主要以加盟的模式擴張。
業內人士認為,加盟相比自營在擴張速度上可以加快,也能回籠一部分資金,不過在早期企業供應鏈不夠穩定之際也存在一定擴張風險。
加盟擴張 布局高流量場景
當自有資金不足以支撐大范圍跑馬圈地,加盟模式成為智能便利店擴張的優先選擇。繼繽果盒子、小麥鋪后,社區智能便利店品牌“在樓下”也宣布開放加盟。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在樓下”智能便利店目前僅在北京市開放加盟,加盟主需提供自有場地或取得租期5年以上的場地,如高校、醫院、工廠等人員密集且購物不便的場所,另外需提供保證金3萬元和店鋪落地基礎建設費用6千元(包括接電、地坪、安裝施工等),并承擔場地電費。受場地人流及購買便利條件影響,加盟主預計可取得的年收益為4萬-20萬元/年。
事實上,面對選址困難、資金有限等問題,無人便利店紛紛放開加盟。除在樓下以外,繽果盒子早在去年就以加盟模式擴張。小麥鋪也于今年5月開放了城市合伙人招募計劃,合伙人要求需具備較強且穩定的當地政府資源以及具有物業、地產等門店選址優質渠道等。小麥鋪總部會向加盟主提供系統和門店設備,加盟主從小麥鋪的2000多種商品里訂貨,可實現一日兩配。
相比于加盟傳統便利店或其他無人零售品牌,加盟在樓下的投入不算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加盟7-11等傳統便利店的前期投資約需要三四十萬元。而同為無人便利店的繽果盒子,此前的加盟投入也需要十余萬,小麥鋪的加盟費用也有15萬元。
門檻尚低 商品力遇考驗
無人便利店的加盟門檻相對來說并不高,僅需要少量資金,企業對加盟主最大的訴求則直指“政府、物業資源”等。毫無疑問,在無人店的擴張過程中,物業選址、場地費等令企業最為頭疼。開放加盟相對于直營來說能緩解一部分壓力,加盟費等方面的收取也能回籠一部分資金,進一步減輕成本。不過,即使順利以加盟的模式開枝散葉,對于無人店來說,門店的后續經營仍要面臨重重考驗。
北京商報記者在豐臺區的某處“在樓下”網點看到,在樓下銷售的商品大部分為食品類,包括水果、牛奶面包、零食飲料等。不過,有不少品類都存在缺貨現象。比如,酒水飲料品類里,此前曾銷售過的碳酸飲料、啤酒、奶茶等商品都是缺貨狀態,只剩下“哇哈哈AD鈣奶”和“堿法蘇打水”這兩個SKU。休閑零食中原有的薯片、瓜子等商品也都缺貨,僅剩“黃飛紅麻辣花生”一款商品。
無人零售企業函數空間創始人趙亮認為,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無人零售,商品力仍是一個店面最核心的東西。無人店就像一個大型的自動售貨機,它可以提供很多大數據的服務、用戶的分析等。如果從技術來看,無人店對零售業最有價值的改變是在結算方面。但是從商品利益上來說,鮮食、熱餐等品類事實上基本占據了一家便利店70-80%的收入,但這類商品在無人店中暫時根本做不了。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賴陽表示,加盟模式可以幫助無人店快速擴張,不過無人店首先還是應該解決供應鏈和維護體系的問題。對于加盟模式要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不能盲目追求資本速度。伴隨點位規模擴張,企業的商品、物流體系等也要能跟上需求,銷售和物流配送等成本的模型要是良性的。否則的話,加盟多出來的網點只會變成企業發展的包袱。
艱難成長 謀良性循環
盡管無人便利店仍處于“艱難”謀求擴張的前期,但是沒有人否認它存在的意義,也有不少企業在以各種形式試水。“不賣隔夜肉”的社區生鮮品牌錢大媽在廣州有超過600家門店,與魔盒合作在門店周邊的社區投放了多個智能貨柜組成的“前置店”,離消費者更近,且能24小時銷售生鮮產品。全家便利店在上海虹橋世界中心也投放了一組由多個貨柜組成的智能便利店,銷售全家特色的鮮食、乳品、飲料、面包及日用品等。
趙亮認為,無人店真正的發展趨勢是在特殊場景提供特殊服務,類似自動售貨機、企業無人貨架和小型便利店綜合在一起的服務體。無人店的面積通常在15-30平方米之間,這個規模大小對于傳統便利店來說很難實現,而把它開成無人店就可以。
賴陽表示,社區場景的消費者對于生鮮、鮮食等商品的需求很旺盛,但這類商品對于鮮度管理、物流體系的要求都很高。如果只是一般的包裝食品,可能銷售會十分有限,消費者圖新鮮購買一次,如果沒有持續有吸引力的商品和服務,消費頻次就會大幅降低,企業的物流配送等運營成本也會很高。很多無人零售企業往往更看重技術概念,或者資本方對店鋪數量規模的需求,而對于零售本質并不重視。只有商品具有性價比和吸引力,吸引消費者高頻購買,企業才能取得良性循環,保證冷鏈物流體系、后臺運營成本平衡。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王曉然 徐天悅)
2019-01-03 17:03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