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在剛剛過去的24小時內,零售行業發生了如下要聞:2018年15家電商、新零售企業死亡;上海正成為中國商業地產最活力城市;老字號同仁堂被曝回收過期蜂蜜;25歲的順豐市值蒸發1500億 ;YSL明年將布局中國護膚市場;江南布衣將涉足買手店業務;京東與泰國政府戰略合作……
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流量高企,電商增速已經放緩。在整個社會消費品市場中,萬億市場規模的電商僅占到兩成,不少頭部電商已把目光聚焦到線下。行至2018年尾聲,不少企業沒有挺過這個冬天,它們遭遇了什么,為什么會倒下?為此,《聯商網》特別盤點2018年主要電商企業陣亡名單,以期從這些企業的倒閉中,探析背后因素,給行業和創業者以思考。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15家電商及新零售企業停止運營,這些企業或倒閉或轉型或被收購。
上海正成為中國商業地產最活力城市 2018年新開63個購物中心
日前,2018《中國商業地產活力40城》榜單正式出爐。作為活力城市排頭兵的上海,連續兩年拔得頭籌,其強勁的經濟表現也吸引眾多品牌零售商、知名開發商的青睞。截止11月,年內上海新開業購物中心63個,總建筑面積約29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20個存量改造項目,以及43個新開業項目。從商業供應增幅來看,2018上海購物中心增速不減,商業體競爭更為激烈;其次,上海存量改造項目數量占比較高,預計未來開發商對增量商業市場持更為謹慎的態度,盤活存量商業或將成為企業生存“最強助攻”。
12月15日晚,江蘇廣電總臺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欄目在新浪微博發布視頻,曝光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產商將大量過期、臨期的蜂蜜回收。企業宣稱是“退給蜂農養蜜蜂”,但視頻曝出,回收后的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庫。此外,同仁堂蜂蜜還存在更改生產日期的問題。12月16日上午,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歉聲明,企業稱自身存在監管不力和嚴重失察的責任,已通知鹽城金蜂在調查期間暫停其受托加工生產活動。
5個月前剛剛完成2億美元A輪融資的瑞幸咖啡,近日再次宣布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以擴充彈藥。其估值也從10億美元飆升至22億美元。瑞幸咖啡董事、此次B輪融資領投人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接受專訪時表示:瑞幸是時代的產物,線上獲客,線下服務,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融合。顧客看到的瑞幸APP、進入的每一個店面、喝到的每一杯咖啡,都是基于海量數據計算的結果呈現。因此他將瑞幸稱之為數據咖啡。對于中國咖啡行業的未來格局,劉二海堅信數據咖啡會成為主流,而星巴克等線下咖啡業態會成為補充。
在快遞行業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不少頭部玩家逐漸向細分領域延伸,并且也在不斷加強自身的服務質量,通達系、京東物流、蘇寧物流等不同類型的企業也逐漸獲得市場認可,不再只有順豐。在這一局勢中,25歲的順豐也逐漸顯現出一些弊病。市值也從2017年3月1日的超3000億元跌到了2018年12月14日的1500多億元,一年多時間市值蒸發了1500多億元。
12月13日,相繼在巴黎、紐約、東京、首爾和倫敦掀起風潮的YSL BEAUTY HOTEL美妝快閃酒店登陸上海藝倉美術館。快閃酒店由有多個產品主題的房間打造而成,每個主題房間的號碼,如1961、1977、1978等,對應著對YSL圣羅蘭美妝來說具有歷史意義的年份。YSL圣羅蘭美妝中國品牌總監邢夏淳表示,“未來3-5年,我們將繼續將彩妝做扎實,同時護膚和香氛也將是我們重要的發力方向。”
總部位于杭州的服飾集團江南布衣12月13日宣布,將會推出一個全新設計師集合店品牌LA SU MIN SO LA,該公司稱,以“Better Design, Better Life”為理念的全球設計師品牌發布平臺,致力于設計師品牌的孵化和國際設計師品牌的本土化運營。據LA SU MIN SO LA社交媒體賬號透露,12月16日、18日、21日,品牌首三間門店將分別在西安大悅城、杭州武林路及成都天街開業,目前未透露LA SU MIN SO LA的具體發展目標。
12月17日,京東集團與泰國政府在曼谷簽署一系列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將在電子商務、智能物流及人才培訓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依據協議內容,京東將支持泰國4.0計劃的開展,幫助泰國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東盟主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今年9月,京東在泰國的線上零售平臺JD CENTRAL正式上線運營。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訂,是京東集團、JD CENTRAL與泰國政府部門及學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重要里程碑。
12月14日,蘇寧拼購宣布推出“拼品牌”計劃。根據其官方資料,“拼品牌”將孵化10000家中小品牌,運用蘇寧大數據指導工廠進行生產,并將從中選取40家進行重點培養。就在此前兩天,拼多多也宣布出臺“新品牌計劃”,稱將扶持1000家覆蓋各行業的工廠品牌。關于“拼品牌”與其精品電商業務的相關性,蘇寧方面在回復時代財經時稱,“無法透露更多的信息。”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大電商平臺紛紛開啟品牌“造星”計劃,預示著電商平臺的遭遇戰將從C端的消費者市場,蔓延至上游供應鏈一端。
“雙十一”的快遞還沒有被送完,“雙十二”的快遞又堆積起來,一輛電動三輪車,承載著多少人的期盼。然而在這背后的是快遞小哥的辛勤勞作。上門服務中售后占比約30%,公司提供五險一金是少數,辛苦且沒有保障,是大部分快遞員面臨的現狀。工傷保險的缺失,讓風里來雨里去的快遞員只能自己格外小心。在物流高峰期,還經常會出現丟件的現象,而一旦丟失,損失都是由快遞員自己負責。一旦出現丟件,快遞員要承擔買家相應的損失,而這價值是無法估計的,甚至有可能是無法估量的。
了解中國零售,看這里就夠了!
(來源: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