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美學心得(第一百九十九集)
羅國正
(2019年5月)
2693、 關于愛的美學隨筆
羅國正
(2019年5月2日至16日)
好幾個朋友,幾次對我說,你寫了這么多的《美學心得》,如果寫一篇關于愛的美學,對于我們來講,是很有幫助的。于是,我就想了個題目《愛的本體、主體、對象和規律》,然后按這個題目列出寫作提綱后,發現要完成這寫作提綱,要出部巨著,在我這《美學心得》里發表,需要很長時間,其它既定的內容安排,就要擱置起來了,加上近日較忙,暫時不打算這樣做。我近日去土耳其、希臘旅游,觀看了羅馬柱、山洞教堂、希臘神廟、瞻仰當年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一些教派講學、演說、傳教的圣地,乘游船欣賞愛琴海兩岸風光等等。每當晚上夜深萬籟俱靜之時,我獨自用當地的泉水泡一壺壽眉茶,吃著土耳其的小橄欖,點著一支中華牌香煙,仰望著繁星閃爍的夜空,流云稀淡,仿佛古代的圣賢大哲在天上看著我,這時頓感神清氣爽,我深思著愛——這個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哲學家、美學家、宗教家、小說家、畫家、詩人寫過的內容,要想出、寫出一點新東西、自己的東西太不容易。雖然,愛的形式是不斷地與時俱進的,每個時代都擁有自己愛的特色,但愛的本質總體上是一致的。言前人未言,應是當代美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能否做得到,不是我一個人或某個人說了算,而是須要時間、現實、歷史去檢驗。我估計,這方面的內容也有不少人講過,盡管如此,我將其寫出來,相信對大家也是有益的,下面我就將這段旅游期間關于愛的思考隨筆放在本期的《美學心得》里,供大家參考:
1、心中有愛,才產生美感。沒有愛,哪有美?
2、愛,使生命感到有了意思!有了意義!
3、人類大量的活動,追根溯源的動力來自愛。因此,對愛有正確、深刻的感悟、認知、體驗非常必要。
4、由于愛的內容歷史悠久,非常博大,并不斷地與時俱進,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故事、言論、論文、專著、文藝作品,民間傳說等等等等,沒有人能將其全部囊括表述詳盡。所以,每個人站在自己的專業、行業來表述、研究,才容易出成果。我在此只站在美學的角度,以人為尺度,將愛其中涉及到美學方面的內容、形式和規律作出一些探討,或許會激發出人們對愛的體驗有了更深的理解。
5、人的一生必須有愛和被愛的真切體驗,否則就白活一輩子了。這真切的體驗,是認識、理解、實踐很多活動、關系等等,以至想出解決問題方法的基礎,也是感悟各種審美標準的前提。
6、從美學的角度去看,人類一切與愛有關的活動,都不是單一的活動。不是單一的身體活動,不是單一的物質活動,不是單一的精神活動,……。而是身體物質、精神高度有機結合相連互動的動態過程。
7、愛不可能憑空產生,愛須要有本體、主體、
對象、機緣、時間、空間等等在特定的情景中醞釀、產生和發展。愛是諸多因素相契合的互動過程,不可能由單一因素而產生,但可以由某一因素所激發而迅猛地發展,從而品嘗到美感。
8、凡是嘗受到美感和好結果的愛,本體、主體會努力繼續將愛向更美好方向推進。相反,得到了丑感、惡果, 理智者就會想辦法回避、遠離、停止,甚至會有報復性的行為。
9、愛是可以分多個層次、多種標準來劃分的。第一,小愛、中愛、大愛。第二,愛可以用接觸頻率來劃分:接觸頻率較少;接觸頻率偏多;密集接觸。第三,愛可用所花的時間量來計算。這所花的時間,可從多個方面來判斷:首先是從精神上,用心思所花的時間量;再者是實際接觸所花的時間量;還有,為愛的對象及與對象相關聯的人員、事物等所作努力、工作所用的時間量,等等;第四,愛可以用愛的主體與愛的對象之間的距離來衡量。其中包括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人體或實體之間的距離。第五,愛的主體與對象之間的互動程度,反映了愛的程度。只有主體的活動,沒有對象的活動,或只有對象的活動,沒有主題的活動,這種愛都可能出現問題。例如:公益活動的團隊作為愛的主體,對弱勢群體作為愛的對象,實施愛心救助,對象毫無反應,則此次活動很可能是失敗的。至于兩個人的愛情故事的互動關系,這里就無須解釋,很多人已不講自明了。第六,愛是奉獻的過程,愛的主體與愛的對象之間,從精神上、物質上奉獻的量,反映出愛的程度。如果一個人毫無奉獻,而說他很愛她,或她很愛他,那是無稽之談。沒有根據的愛,你相信嗎?第七,愛是遵循平等、互補、分工、配套等等原則的,也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健康、長久地發展,否則,危機四伏。常見有些表面不平等、不合理的愛,深究就知道,其內在有他們特有的平衡機制�!�。這些都明顯地表現出愛的增加、或減少的規律性,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進行量化計算的。愛的競爭,是成是敗,也可以通過量化分析,基本知道結果。
10、愛集中反映在感覺上。沒有感覺,不存在愛的問題。麻木不仁者,沒有愛和被愛的感覺。
11、從美學的角度看,愛的本體歸根結蒂是人。我認為,美學如果是真理,則是以人為中心的,而不是以其它為中心的,不象有的學說以自然為中心、或以神為中心等等。美感是以主體的感覺為標準的,以人為尺度去衡量萬事萬物的。沒有人,就不存在愛的問題,更談不上研究愛。所以,愛的本體是人。愛會使人沖動、失控,容易出現幻覺,自以為是,甚至不顧對象的反應,患上單思病,一往情深,不顧一切地去賭一把,這樣的結果則不堪設想。因此,我前面列出愛的層次和標準,就更有意義了。美感越強烈,愛的程度就越深,愛的層次就上升,這是一條愛的規律。
12、愛的主體首先要有人,也可以是家庭、民族、國家、進行愛的活動機構、單位、組織等。不管什么形式存在的愛的主體,其核心是人。例如:紅十字會、公益活動團隊等等,都可以成為愛的主體。
13、愛的對象可以是人和任何被本體、主體所愛的對象。如愛自己的容貌、房子、自然環境、花、鳥、蟲、魚、藝術品等等。又如農民愛耕牛,騎士愛馬,很多人愛自己養的貓、狗、觀賞魚、書法家愛某支毛筆、神槍手愛自己那支槍、武士愛用慣了的刀等等�?傊�,本體、主體所愛的特定客體,就是愛的對象
14、愛是有規律可尋的。首先表現為愛必須有能愛的本體、主體、受愛的對象。再者,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表現為物質和精神的活動。第三,愛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情景、機緣中進行的。愛有著明顯的因果關系。不存在任何無緣無故的愛。就算是一見鐘情,里面都有諸多原因的,不理會任何因果者,等于白癡。有的瞬間即逝,有的可較長時間保留。有的是可以向著美好發展,有的會向著丑惡方面陷落。這些都可以從前面第9條中得到相關啟發,量化定性,捉摸到規律性。愛的層次發展,明顯有遞進關系。很多人愛的發展過程是伴隨著他們的愛心和能力的發展而發展,反過來,愛的活動范圍、強度增大,促進他們的愛心增強、能力增長。例如:有的人由愛自己、到愛家庭、愛左鄰右里、愛工作單位的群體或自己活動的圈子,發展到愛民族、愛國家、愛全人類,甚至愛眾生等。這就涉及到心愿的大小,能力是否配套的問題。這都反映出本體、主體、客體對象等綜合的質和量的關系,所有參與體的互動狀況。如果愛的主體和對象都是人,就涉及到主、客體的意念、思想、品質,處在愛時的活動能力、智商和情商的高低、互動幅度、頻率、距離,當時的狀態、情景、環境、氛圍、即時發揮的水平等等,這些都比較理想,愛的結果會是理想的,充滿美感。相反,則是丑感、惡果。
15、有偉大的志向,有大情懷的人,才能有偉大的事業,才有光輝的人格。這樣的人,對愛的感受會比較全面,不枉此生,有光輝的人格。公益事業,能幫助人逐步進入這樣的境界。
16、實踐大愛的人生,不是有單一的能耐可以做得到的。從歷史和現實的情況來看,這些人多數從出生時,就比一般人重一倍,后天的努力比一般人的工作量大幾倍,形象天生就美,才華橫溢,理念和理想都很偉大,一般人,能跟著他們走,也感染到他們的氣場,也可以逐步地偉大起來!如果你也想偉大,加倍努力吧!
17、當代中國的公益活動,說到底也是顯示愛、愛心、愛的行動!其特點比較集中地表現為: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的結合;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的結合;崇高理念與實際操作結合;藝術與公益活動結合,或者說是美與愛的結合,產生正能量。這就是當代公益活動的魅力所在,她的語境,散發著時代的正能量,普寫了當代愛的新篇章!
18、在現實中,對一般人來說,在愛方面的審美,主要把握三大要素:生理結構、心理結構、利益結構。以婚姻為例,一個年齡較大的男人,娶了一個較年輕的美女,表面上是那個男人占了便宜,深究下去,那男人為女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雙方的落差,通過不同的渠道,達到了默契的平衡。世人,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東西。這個世界,往往是,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要善于對這類事物進行審美。
19、有情懷的政治家、革命家的愛,與一般人的愛,區別是非明顯的。例如:瞿秋白曾把裴多斐的詩,譯成這樣(實質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原創):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意思是愛情比生命重要,而自由比愛情和生命更重要。在現實的觀察中,一般人是這樣想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次之,若為自由故,兩者都不能拋。所以革命家,為信仰可以拋頭顱,灑熱血,一般人,到了生死關頭,很容易當判徒。愛大眾的自由,擲枷鎖,求大愛、真愛,是有偉大理想的人要做的事!
20、每一種愛,都處在特定的結構之中。如生理結構、心理結構、利益結構、社會結構、倫理結構、活動的群體結構、工作單位結構、世俗習慣結構等等之中,追求自由地愛,要面對著重重的枷鎖,沒有智慧處理一大堆這樣問題的人,很有可能身敗名裂,災難降身。所以,理性的人,不會妄顧這些結構和由此產生強勁的力量。這如很多人非常愛錢,但不會去銀行搶,他們知道后果非常嚴重。又如:很多人面對非常優秀的對象,就失控,盲目地去追求,而不自問一下,既然對方如此的優秀,肯定有很多人仰慕,你認識了她多久?你接觸過她多少次?你與她可以處在什么層次、什么的結構之中?等等,一切都不管,拼命、拼掉一切去賭一把,有勝算嗎?碰上了大壞人,你將人財兩空��!不要強求,愛情是有緣份的。沒緣一場空。
21、當美的感覺既是反映主體愛的本身同時,也是加速愛的發展動力。另一角度看,愛的縱深發展,常自然地使美感強烈。美感和愛在互動中使主體內加速升溫,如果主體與對象有同樣的反應,和諧互動就進入了互為推進的猛烈加速,甜美、陶醉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甚至進入狂迷,狂喜的極樂境地。這樣的過程,對愛情、對信仰的追求,對一個奮斗者為實現偉大理想而努力工作等等,都會這樣。當美感和愛存在于某一主體時,就感到人生是快樂的,有意思的、有意義的。如果在這種狀態下,愛的對象突然粉碎性地消失,人生就會陷入極度的痛苦,甚至痛不欲生。因為落差感太大,一般人無法承受。只有追求偉大理想、大愛人生的精英們,才容易度過小愛、中愛落難這一關。
22、有獨立、優雅靈魂的人,才有美好的愛。
23、無情,純合理地嚴格按邏輯反應地計算利害的人,象機器,得不到人間的真愛。愛雖然會累,會有審美疲勞,但只有經歷過這樣的人,才能參悟到愛的本質,人性的本質。
24、愛會產生一種責任感,對所愛的對象負起其一些責任,甚至全部責任。達到大愛的人,則有偉大理想,有使命感,心中認為,來到這個世界要完成一件事、甚至多件事情。這些事情往往是大事。
25、愛是感情世界令人最激動人心的事,她可以令人無比快樂,又可以令你無比痛苦。既可以令你感到非常放松,又可以使你非常疲倦。
26、有時,先有美感,然后愛;有時,先愛,然后有美感。
以上是我在旅游時的隨筆,一方面是給所有讀者參考,另一方面是給朋友一個初步的交待。若表述有不當之處,請多提批評意見。有條件的話,我下一步會寫出更系統的這方面文章。
(待續)
(本期責任編輯:嚴建中 詹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