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正式確立算起,無論是改革開放,還是三個代表,抑或中國夢,以及近年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本質上都直指一個核心、一條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偉大的復興需要偉大的品牌。只有各行各業都出了能代表中華民族,代表中國的品牌,中國才能成為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品牌。
對于這樣的一個百年機遇,事實上,國米的前面早已有了先行者。
茅臺擎起了國酒的大旗,享譽世界;大紅袍領走了國茶,讓一款茶能面對世界,擔當中華民族的品味;而景德鎮用千年瓷都的美譽,則承擔了中華民族在燒瓷技藝上的擔當與責任;當然,還有蘇州刺繡、國藥同仁堂等等,都用自己的實際成績為中華民族在世界各個細分領域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放眼中國,唯獨在國之口糧領域缺少真正的國家形象代表。
面對這樣的缺憾,冰耕國米1956作為與社會主義制度同齡的大米品牌,地處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五常,出自國營良種場,歷經12位場長61年耕心傳承,目前依然采用手工收割、自然晾曬的傳統收割方式;不僅如此,其河道淤積而成的國寶級黑土、曾經代表中國與日本、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交流的履歷,都決定了其不僅是一個大米品牌,更是一個能代表中華農耕文明,能代表中國當今大米最頂級品質的好品牌。
國米彌補了大米領域的缺憾,但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物產豐富,因此,除了大米,還有雜糧,還有海參,還有土豆、大蔥、貝類…….每一種物產,從現實看,都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都有一些區域能將其做到極致,能代表中國與世界頂級物產去媲美,為什么不能涌現更多國字號品牌呢?當然能,也應該涌現。
2016年,中國的GDP占到了世界的14%左右,據經濟學家們預言,17年后,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趕超美國。對于這樣的數據,我們保持著謹慎的樂觀。但毫無疑問地是,中國確實已經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已經度過了填飽肚子的時代,中國要真正實現“超英趕美”,要實現中國夢。
美國夢之下,有英特爾、寶潔、通用、微軟等眾多的美國品牌為“夢”護航,中國夢難道不需要眾多的國字號品牌為一個民族的進步鼓與呼嗎?
當然需要!2017年的5月,我國推出了首個“中國品牌日”,這是首次,但肯定不是國家對優質品牌、國字號品牌的最后一次呼喚。我們始終相信,隨著我國經濟越來越強,對于國字號品牌的需要會越來越饑渴。
而農業,是中國之根基。農業強則國強,因此,需要更多的國字號品牌。只有有了更多的國字號品牌,現代農業、供給側改革才真正落到了實處。只有有了更多的國字號品牌,才能“幫、傳、帶”,帶來一個又一個產業的興盛,讓更多農民有尊嚴、體面地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這是一切改革發展的真正目的——為人民服務。
正是基于這些認識,我們希望,能讓更多人在文字中,在靜靜的品讀里,更深入了解五常,了解冰耕國米1956,了解國米,然后與我們一道共同擔當時代使命,弘揚國米稻香;一起呼喚更多屬于中國,屬于農業的國字號品牌。
作者簡介:
劉巖,字一辰,藍獅農業品牌策劃機構董事長,中國新農業三兄弟之一,農業品牌策劃專家。“農產品品牌記憶法”創立人,多年致力于中國農產品品牌策劃的研究和實踐,獨創了聚合企業戰略、品牌構建、產品線開發、品牌管理為一體的“品牌記憶法”,開創了中國農產品營銷的新視角,成為中國農產品品牌升級的創意引擎,著有大農業品牌系列圖書之《大米應該這樣賣》、《農企應該這樣干》。作者互動交流微信號:lanshi99;瀏覽更多精彩文章lans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