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售業目前的三大困境
1、顧客的購買渠道多了,分散了我們的客流,積累了多年的老顧客走了,我們確不知道怎么找回他?
2、競爭對手的緊逼,我們不得不一再讓利爭奪顧客,顧客買了,利潤少了。
3、顧客越來越精了,只等活動來消費,購物次數減少。
看上面三個問題,得出結論“顧客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
二、 從零售行業的發展看消費者變化。
1、商品為王的時代:
從上世紀80年代開臺,零售業的最初形式的是商店、專業店,限量搶購,一貨難求,沒有券、沒有熟人根本買不到最流的東西。到90年代,發展市場經濟,專業店重組,形成了百貨公司,百貨公司的采購業務員引領著一個地方的時尚。
只要有好的商品不愁沒有顧客——交通、信息的不發達,消費者有著強烈的物質需求。
2、 賣場為王的時代:
從90年代國內連鎖超市、現代專業店、專業超市、便利店快速發展,競爭激烈,到2000年前后,以家樂福為代表的國外零售企業進入國內市場,零售業市場拉開了新的戰局。2000年之后,集零售、服務于一身的大型購物中心開始圈地運動,成為一個個城市發展的坐標。
千店同品的時代,消費者除了需要滿足物質需求,對購物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3、 流量時代:
1994年互聯網接入中國,1999年中國和一家電子商務C2C平臺8848成立,一個月后,易趣成立,又1個月阿里巴巴誕生。2000年互聯網第一次泡沫危機,8848沒落。
經過8年的年的運籌與蟄伏,2008年誕生了成熟B2C電商模式,即網上商店模式。京東將自己的網站更名為京東商城,淘寶推出自己淘寶商城。
2009年淘寶推出雙11光棍狂歡節,線上零售達到第一個流量峰值。
2013年開始,線下零售企業開始探尋與線上的融合發展之路,O2O應勢而生。
高速發展的時代,消費者的生活變的豐富起來,節奏變的緊張起來,需要分出更多的時間去感受各種不同的生活體驗,時間開始碎片化,希望購物可以變的簡單、省時、省力,線上、便利店滿足了這一需求。
4、全渠道時代:
2016年,線上零售持續達到較高峰值,馬云提出新零售,線上開始布局線下,暗示著純電商的流量紅利時代即將弧線下滑。
當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后的流量紅利開始結束后,就會出現存量市場的廝殺。未來,各個巨頭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多,彼此進入對方的生態圈,商業進入全渠道時代,顧客的各種購物入口全部打通。
面對過多的商品選擇時,消費者開始更加注重購物過程中的體驗、感受,未來的新零售創新開始回歸零售本質,回歸理性的創新。
三、理性創新
所謂的理性創新,就是有判斷和依據的創新,而不是盲目的改變或跟風。創新前我們要先明確我們的目的。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積累了多年的老顧客走了,我們確不知道怎么找回他?
把改善以上問題作為我們創新的目的和方向。那么我們就要先找到創新的切入點。之前有總結不管哪個時代,銷售都是圍繞著“顧客需求”而發展的,而目前顧客需求是購物過程中更好的體驗、感受,這是顧客到店之后才能感受到的。
當顧客面對繁花似錦的各種選擇時如何才能選擇到我們的店來?靠大力度的讓利促銷么?可能會有效果,但沒錢賺了。讓顧客養成了只在大力度讓利活動時,才來購物的習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甚至會形成一種在沒有讓利活動的時候,讓顧客感覺都是一種價格虛高與欺騙的不良現象,非常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也是我們要改善的問題。
那么就需要我們理性的判斷尋找創新的方式。一切問題解決在于尋源,那么產生顧客需求的源頭,就是顧客生活的需求。我們可以試著把滿足顧客需求的場景再延伸一點,延伸至顧客的生活場景中去。那我們就取得了一定的先機。
四、數據推動銷售
創新的方向、方式有了。去哪里找到我們的消費者?我們選擇兩個切入點:一個是需求我們產品的人,分析他們是哪些人。另一個是,曾經購買過我們產品的人。以上兩種人,很明顯有過交集的消費者是比較好找的人。
消費人群目標找到了,確發現多年的銷售積累,使銷售目標太廣太大,而且不同的人還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男性和女性、老人和孩子、上班族和家庭主婦、高收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等等,這些目標人群混雜在一起,讓我們無從下手。
那么就需要我們通過數據梳理,將具有各種共通點的消費者進行分類。或者根據我們的創新目的進行消費者的篩選。之前有說到了一切的理性創新都是帶有目的性的。
比如“尋回高端老顧客“。確定這樣的一個目的,篩選有了明確方向,首先在多年積累的顧客檔案中分類出高端顧客,找到他們的最大共同點,提出服務方案,以我們的服務附加值,提升顧客購物后體驗與感受,使顧客在眾多競爭對手的對比中,看到我們的誠意與優勢,將品牌再次植入消費者需求的第一選擇中。
不管商業時代如何變遷,其本質點是不變的,不管是商品為王的時代、還是商場為王的時代,還是流量時代都是圍繞著“滿足消費者需求”而發展的。消費者需求的提升變化,催促著時代的發展變革。
找到我們的消費者,根據他的生活方式去構建產品和服務,打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營銷模式,是新零售變革的重要課題。
聊城百大 L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