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過半,又到了互聯網巨頭們密集發布財報的時間。
5月15日,阿里巴巴發布了2019財年財報。財報顯示,2019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達3768.44億元,Q4財季收入達934.98億元人民幣,這兩項同比增長均達到了51%。
這個增速非常強勁,也表明阿里這艘大船仍然擁有非常強勁的動力在驅動著它前進。強勁的動力不言而喻,對于阿里這樣的一個to B基因濃厚的巨頭來說,企業服務就是阿里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的引擎之一。
阿里的企業服務到底表現如何?我們不妨來看看幾個非常核心的企業服務業務的發展情況。
根據財報,阿里云計算業務2019年財年營收247億元,同比去年增長84%,四年內營收增長了20倍,2018年亞太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19.6%,也比去年提升了4.7個百分點;電商業務2019財年營收為3234億,其中菜鳥物流的營收為148.9億,同比增長120%。
可見阿里的企業服務業務總體表現還是比較亮眼的,對于阿里來說,在互聯網正在轉向企業服務時代的關鍵節點下,這種發展趨勢對其未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或者說,企業服務業務的強勁增長,是阿里一直在努力且樂見的結果。
抹不掉的to B基因
在中國互聯網的這些巨頭中,過去談起阿里,大家的印象都是淘寶天貓和1688這些電商平臺,這也是阿里過去構建的業務體系給大眾造成的印象。
但今天再談起阿里,從技術人才夢想之地的阿里云,到在企業社交領域做的風生水起的釘釘,再到做智慧物流的菜鳥,阿里已經不再是個純粹的電商。或者說,電商業務之外,阿里已經構建起一個非常豐富的企業服務產品生態。
不過有一點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阿里的to B基因。這20年,阿里不管做什么,始終都離不開對于企業服務的執著。而to B基因的深深根植,也正是如今阿里不斷在企業服務上取得令其他對手艷羨成績的根本原因。
對于阿里來說,to B是它的基因,也是它獨有的護城河。從2009年阿里云的誕生開始,中國的企業服務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盛行的數字化升級,也是阿里早些年就開始為各個合作伙伴所提供的服務。
to B的基因,讓阿里在做企業服務這條路上積累了別人望塵莫及的經驗。
2018年,阿里和星巴克開啟全面戰略合作,阿里為星巴克帶來了線上、會員、營銷等方面的全維度賦能,如今,星巴克早已甩掉了頹勢,走向正常的增長軌道;2017年,特步與阿里開始合作探索新零售,隨后阿里用釘釘、阿里云、天貓等工具賦能特步,使其完成了華麗蛻變,從傳統零售企業變成了數字化的零售企業。
不止是星巴克和特步,海底撈、波司登、蒙牛以及阿里生態內的盒馬、銀泰、大潤發等等,都成了阿里企業服務路上的實驗對象。當然,實驗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其中很多案例甚至成為了行業學習的標桿。
這么多的企業證明了一點:阿里的企業服務能力毋庸置疑,而阿里也一直在一次次的賦能中,實現了能力的快速進化。
這才有了今天阿里極為豐富的企業服務產品矩陣。應該說,to B基因讓阿里最初明確了企業服務的方向,而企業服務的反復實踐,則讓阿里明白了企業服務是一種“長期主義”的結果,跟20年它剛成立時“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一致。
不可否認,若要論今天能夠操刀全方位企業服務的互聯網企業,非阿里莫屬了。而to B的原始基因,以及對于企業服務的癡迷,其實也是阿里以巨頭形式存在于互聯網時代的前提。
但,阿里不甘于只擁有to B能力。
阿里經濟體的本質:S2B2C
如果說to B基因讓阿里學會了和企業打交道,也最終使其成為了很多企業的改革升級見證者,那么由阿里后天習得的to C能力,則徹底讓阿里的基因發生了升級。
to B和2C這兩項能力,加上阿里本身,組成了一個新的模式——S2B2C,就是通過服務商家,更好的服務消費者,也就是同時服務B和C的平臺。對于S2B2c這個模式,阿里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2年前在創造這個概念時給予了通俗易懂的解釋:S代表著大的供應平臺,它將更好地賦能給更多的小B,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自己的客戶。
這一模式,非常精準地反映了當下企業服務的本質。單純的to B的服務已經是過去式,如今工業互聯網也好,農業互聯網也罷,企業所需求的技術與管理層面的賦能,其實本質上都是對于市場和用戶服務能力的建設和升級。
所以說在新的大環境下,企業服務是to B和to C的融合。而阿里作為一個龐大的供應商,承擔著S的角色,在服務于大中小企業的同時,也要服務于終端的消費者。S2B2C模式,不僅是一種新型企業服務關系模式,也代表了企業服務的未來模式。
這其實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如今阿里這個經濟體的運作本質。以阿里的天貓淘寶為例,阿里在服務于數百萬商家的營銷、技術等需求時,也要懂得和消費者打交道,比如智能商品推薦、智能物流管理等等。
但這種新型企業服務模式,顯然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做的來,而是有著非常明確的硬性條件。一方面,服務于企業,同時服務于企業所服務的用戶,也就意味著需要兼顧兩個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服務于企業和服務于消費者的邏輯思維是不同的,將這兩種思維融合得當是最基本的要求。
這恰恰是阿里所擅長的,從淘寶開始,阿里便開啟了同時服務于B和C的企業服務時代。現在的阿里,對于S2B2C這一模式的運用可謂是駕輕就熟。正因如此,阿里也同時在不斷獲得來自B端和C端的顯著增長。
根據財報,淘寶天貓上個財年新增超過1億用戶,2019Q4財季環比新增2200萬,并為品牌方和商家帶來超過9000億的增量生意。此外,連接物流方、商家和消費者的菜鳥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20%,而本地生活服務營收則超過了180億。
在電商面臨紅利增長有限的大背景下,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還能取得如此驚人的增量,宏觀上說是因為阿里深刻掌握了S2B2C模式的運作規律,而從微觀上看,則是阿里面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復雜需求時所遵循的精細化運營原則。
不可否認,新的企業服務時代才剛剛開始,阿里的S2B2C模式還有更大的潛能可以釋放。
阿里巴巴的“宿命”
今年以來,外界對于阿里的普遍感受是“變的非常快”。
今年初,阿里巴巴發布了“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想以基礎設施的形態賦能各類企業;3月,阿里云十歲時,定下了“阿里云自己不做SaaS,讓大家來做更好的SaaS”的合作準則;4月,1688啟動了“全球商品庫”、“全球營銷中心”、“全球工廠”等三大戰略。
一直走在企業服務這條路上的阿里巴巴,其實始終在調整自己的姿態,以更好地把握住這個時代,服務好千萬商家和數億消費者。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現在,淘寶天貓、阿里云、支付寶、釘釘、菜鳥、1688等生態產品矩陣的形成,其實就是阿里對于這一使命的忠實執行。因為,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只能想方設法提供讓生意“好做”的方法和工具。
消費互聯網正在退居幕后,企業服務時代正拉開帷幕,站向互聯網舞臺的中央。對于阿里來說,這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可以說是要以另一種姿態行走在企業服務這條大道上。
前20年,阿里從最初級的企業服務做起,到現在能夠以操作系統的形式服務于企業和消費者,其實阿里的基因和能力一直在進化。
環顧整個互聯網時代的生意模式變化,從線下到線上再到新零售,阿里先是打破了傳統模式,再為商家帶來了持續的用戶紅利,到現在成為大中小企業降本提效、改變基因的基礎工具,阿里不僅讓生意變的更“容易做”,也讓生意變的更“值得做”。
這就是阿里的“宿命”也是使命。比之1999年剛成立時,中國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已經是今非昔比,這也給企業服務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阿里也該為此慶幸,阿里做好了企業服務,企業服務也成就了阿里。
可以說,在踐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使命的前半程,阿里走的很努力,也契合了時代發展。
伴隨著新的企業服務時代的到來,阿里也將開啟使命的下半程之旅。于阿里而言,這是阿里進行蛻變的驅動力所在,也是阿里把握時代性機遇的關鍵所在。
當下,年近20的阿里仍然在全速前進,在業務增長上表現出十足的活力。可以預見,阿里踐行使命的下半程故事,將更加精彩。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
- 該帖于 2019/5/17 10:1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