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捕風者
3月2日,京東2019年Q4和全年財報出爐。
單看營收,京東Q4的增長是超出市場預期的,京東Q4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京東收入1707億元,同比增長26.6%。
不過我們也知道,京東最讓人不放心的,一直以來都不是營收規模,而是盈利能力。2019年第四季度,Non-Gaap下京東的凈利潤為8.1億,和2018年同期的7.5億相比增長了8%。這個增幅和26.6%的營收增幅比起來,幾乎就等于停滯。
京東享受著下沉市場的紅利,收獲一波營收增長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也是,京東Q4財報中的幾乎所有亮點,都沒有避開下沉市場。但增長幾乎停滯的盈利似乎同時說明,下沉市場的錢,也并沒有那么好賺。
01
賬期問題纏身,是京東Q4財報中暴露出的更大的問題。
早前的一條線索,足以引起對京東賬期問題的警惕:2月20日,神舟在微博公開指責京東,稱京東拖欠神州貨款3.383億。隨后,神州將京東告上了法庭。
京東拖欠貨款其實是有“前科”的,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阿芙精油退出京東商城這件事。從常識來看,只要京東的盈利能力還存在問題,京東就有拖欠貨款或拉長供應商賬期的動機。
京東Q4財報顯示,2019年Q4,京東的應付賬款高達904億,不僅相比上一季度繼續攀升,在2019年的四個季度中,也處于第二高位。
大量的應付賬款躺在京東的賬上,不僅可以保證京東的現金流,還能產生利息收入,直接貢獻利潤。按照京東以往的財報推算,京東Q4的8.1億凈利潤中,有相當的比例都來自利息收入。
判斷京東Q4如此之高的應付賬款是否合理,可以看賬期是否合理。京東Q4財報顯示,2019年Q4,京東應付賬款的賬期為54.5天,也就是說接近兩個月。
無論從行業慣例來看,還是從京東賬期的變化來看,京東四季度54.5天的賬期,依然處于高位。京東的賬期從2015年Q1的41.9天開始不斷走高,2018年Q2一度突破60天。此外,有京東離職員工透露,和淘寶、天貓上用戶點擊收貨商戶即可拿到貨款不同,京東自營平臺的商家,付款都是賬期付款。
02
賬期天數已經如此之高,京東還要拖欠貨款。這足以讓我們更加質疑904億應付賬款的合理性,以及京東Q4 財報8.1億盈利的真實成色。
在神舟電腦的催款函中,神舟表示,京東給到神舟電腦的結算周期為45天,但自2019年11月起的貨款迄今尚未結算。也就是說,截至催款函發出的2020年2月20日,京東給神州電腦結算的“實際賬期”,已經高達3個月以上,而且還在繼續往后拖……
按照京東的回應,因為神舟違反協議條款,才導致其未結算貨款被暫緩支付。而神舟對“違反協議”的說明是這樣的:因未和京東在去年雙11簽訂二選一,京東就在未告知的情況下,對神舟產品進行補貼促銷,事后卻逼迫神舟繳納1559萬元返利,并采取了五大酷刑,這其中就包括不結算貨款。
京東所謂的協議,明顯是完全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捆綁協議,而且顯然并不僅對神州一家適用,這種協議的本質邏輯是:京東的商家、供應商要么為京東平臺的促銷讓利、平臺地位的維護買單,要么選擇接受拖延賬期等懲罰,為京東平臺的盈利能力買單。
京東在賬期問題上如此冒進,并不意外。推崇自營的京東,相比電商同行,更容易店大欺客:一方面,自營模式單靠賺取商品的差價,利潤空間極為有限,在沒有足夠的技術、效率優勢的情況下,相應的高成本,必然需要轉嫁。而由于平臺和商家利益對立,京東會加更強調管控,不會有公平、良性的生態競爭,在一種缺乏活力的環境下,京東想要一份好看的財報,只會繼續加大對商家的壓寨。
03
疫情之下,整個社會都在關注中小企業的生存問題。
中小供應商和京東平臺之間的賬期問題、貨款問題,并不是因疫情而起,但卻可能由于疫情問題和京東自身問題的疊加,更加激化。
神州和京東的貨款糾紛,無疑就是一記及時的警示:神州作為全國知名的電腦品牌,并不是一般的中小企業,而在拖欠貨款的問題上,神州對京東的**尚且需要訴諸法律,規模、實力在神州之下卻為數眾多的中小商家,境況可能只會更差。
退一步講,從京東Q4財報也可以明確感知,京東平臺把自身的問題轉嫁給商家,絕非長久之計。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