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鏈》 原創出品
作者|黃佳
(快速閱讀,約1700字)
連鎖藥店還是好生意嗎?
觀察2014年之后的醫療零售市場,我們看到全行業增速始終在9%-10%間窄幅波動,似乎趨于飽和。相比于同期國內大健康產業年均20%+的增速,顯然,藥店這個行當的增長是“掉隊”的。
但另一方面,包括京東、阿里、平安、百度以及一眾興起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卻都在削尖腦袋往醫療零售市場里擠。資本的流動,可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賣藥,仍被資本方視為一門“好生意”。
事實上,傳統藥店行業也在資本的暗流涌動下,內化出一大批連鎖藥店企業,攜資本以求規模,逐漸形成區域性連鎖的強龍之輩。
規模化發展也的確是醫藥零售市場必然要經歷的一個趨勢,尤其是在政府集采等政策方向下,醫藥普惠是整個市場參與者必須擔負的責任。連鎖藥店的發展也自然在供應鏈管理、藥店坪效管理以及運營成本攤薄、數字化升級諸多方面,有更大釋放價值的空間。
毫無疑問,數字化升級是未來醫藥零售市場的最大看點,傳統連鎖藥店與滲透到“賣藥”領域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之間,又存在著“亦敵亦友”的微妙關系,這也使得醫藥零售市場的底層邏輯,很有可能發生改變。
面對既確定又存在很大變數的市場環境,回到“連鎖藥店還是好生意嗎”這個設問本身,我們試圖從已上市連鎖藥店的一些頭部企業身上,找尋答案。
剔除未直接上市的國大藥房(約8000+店面),我們選取了智研咨詢數據中心推出《智研年榜:2021中國連鎖藥店綜合實力百強排行榜單TOP100》中第2至5名的大參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一心堂(002727.SZ)和益豐藥房(603939.SH),從規�;①Y本化、數字化、生態化以及盈利能力五個維度觀測目標公司,以管窺行業趨勢。
1.規�;S度觀察:藥店連鎖化率近些年實則不斷提升,已從2017年突破50%,上升至目前的56.93%,超20個省市連鎖化率超50%。隨著政策監管和開店限制趨嚴,“單體退、連鎖進”現象已是常態。
具體到上述上市連鎖藥店四巨頭,基本上5000+的店面數量將其他連鎖藥店品牌遠遠甩開,并且他們規�;l展的動能強悍,這也意味著藥店行業發展的“馬太效應”會不斷增強。
根據上市公司公開資料,我們觀察到,越成規模者擴張態勢越兇猛。2021年上半年,總門店有7680家的老百姓大藥房凈增門店數就有1290;擁有8000余家直營藥店的一心堂,僅半年時間凈增門店數量達950家。
2.資本化維度觀察:上述四家連鎖藥店基本上都集中在2015年前后上市,并且上市之后都有加速擴張規模的表現。這也構成了近些年整個藥店行業發展的資本并購主線。
這其中,大參林雖然上市時間最晚,但上市之后便在廣東、內蒙古等多個地方發起并購,短短三年時間新增了2000多家門店,其營運能力處于行業較高水平,成為資本市場中的標的;當然其他企業亦如此,即便在去年疫情嚴重的上半年,老百姓大藥房并購了上百家藥店,大參林并購案例涉及藥店224家。
3.數字化建設方面觀察,四大連鎖藥店積極布局O2O和B2C板塊的業務,其中一心堂覆蓋O2O業務的門店占比超90%,且都在會員管理、庫存管理等基礎的信息系統方面不斷加碼數字化。
4.生態化建設方面看,頭部的連鎖藥店在“醫”、“藥”、“險”端不斷賦能與優化,在具醫生、醫藥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四大連鎖藥店醫保定點資格門店占比均在80%以上,同時皆聚焦在慢病管理、特藥病房建設和處方外流的承接上。
5.對于投資者而言,盈利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四大連鎖藥店均是在2019年度完成了百億元營收規模的跨越。百億銷售門檻也成為劃分藥店行業頭部和其他的分界線。醫藥零售行業呈現出的長尾結構是中型連鎖的10億元級規模、小型連鎖千萬元至1億元級營收以及營收在千萬之下的數以萬億的小微連鎖和單店。
從營收水平來看,頭部四家連鎖藥店當量相近,但大參林總營收、凈利潤數據上表現最優,其日均坪效數據也是最高,經營效率自然也最好;此外,從存貨周轉率數據看,老百姓大藥房的存貨管理效率較高,其余三家存貨周轉皆較慢。
上述圖表是《多肽鏈》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數據整理(截止2021年6月30日)
根據上述五個維度的簡單分析,我們對醫藥零售行業頭部企業的發展狀態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輪廓,亦能得出“連鎖藥店依然是一門好生意”的結果評價。
但對于藥店行業的未來發展,我們認為有三個問題依舊是最大的看點:
其一,連鎖藥店規朝模化擴張的邊界探索,頭部企業能否在追求規模效應的同時走向高質量發展?
其二,雖然數字化是藥店行業發展的共識,但要跨越初級階段、以實現真正的數字化升級,傳統連鎖藥店還有明顯的短板,這個短板要如何補?
其三,隨著與頭部連鎖藥店的差距越拉越大,疊加互聯網醫藥電商的快速滲透,中小規模連鎖藥店,乃至單體藥店,是否只有被傾軋的份?
(細閱讀,約2800字)
壹|規模化仍是第一護城河
要厘清連鎖藥店企業規模化擴張到底是資本意志決定的行業整合,還是避免內卷化的必然選擇,這個邊界并不清晰。
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內連鎖藥店的規模化擴張還遠未觸達邊界。相較于2019年美國前三強連鎖藥店約77.1%的市占率,國內同期TOP5的連鎖藥店市占率僅約13%,TOP10的企業占比也僅為22%。
這也意味著,為了塑造在實體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金身”,頭部連鎖藥店仍將會持續且頻繁上演并購擴張的戲碼。近日,益豐大藥房宣布收購湖南德海大藥房旗下12家直營門店,老百姓亦宣布了要100%控股江蘇省三家連鎖公司。
“無論草原還是荒漠,都有大參林的綠洲,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需要大參林的存在�!�20年前,大參林董事長柯云峰在某典禮上透露了他的豪言壯語,彼時的大參林在全國僅擁有13家門店;20年后,大參林已在廣東、廣西、內蒙古、河北等10個省份擁有6000多家直營門店,如此勵志的擴張故事,于連鎖藥店來講并不少見。
即使受市場環境影響,醫藥零售市場風風雨雨這么多年,即使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疫情出現,也抵擋不了連鎖藥店擴張的步伐。資本攪弄、野心扶持,開店擴張是連鎖藥店新故事的發端,也是品牌影響力的延續。
無論是從區域性崛起的故事寫起,還是一開始便展露全國性擴張的野心,規�;允沁B鎖藥店的第一護城河。
不過擴店造血的前提是得“放血”。2021年半年報顯示,上述四家連鎖藥店的銷售費用均在15億元以上,且其增長速度均高于同期營收增速。醫生藥師的招攬與培養、經營人員的日常支出、剛下榻新地方時必要的廣告營銷和其他獲客成本,都是野心落地時需下的血本。
此外,在外延過程中,地方連鎖藥店的龍頭擁有更廣范圍的品牌知名度和規�;瘍瀯�,各地的醫保政策和消費習慣等也不盡相同,“新來者”的盈利能力并不能保持穩定。
貳| 數字化下的新競合關系
2015年前后, “互聯網+”理念滲入醫療健康沃土,1藥網、叮當快藥、藥給力等第三方O2O送藥平臺層出不窮,各種互聯網醫藥電商的實踐者紛至沓來,隨后又是阿里、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大肆滲透,這給了實體藥店巨大沖擊。
互聯網醫藥電商到底是醫藥零售行業的補充,還是“物種入侵”,至今也無法完全判斷,但從政策面指向看,至少“線上”是有著更大的政策空間和市場空間的。隨著線上醫保支付打通,電子處方流轉、網售處方藥解禁等政策的出臺,在線購藥服務更是迎來了“好時機”。
連鎖藥店雖擁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傳統的到店看病買藥模式也難匹敵醫藥電商派遣出的千軍萬馬,在線醫藥零售開始蠶食市場,新的購藥場景和方圓幾里之外的服務滲透,將藥店的“傳統”二字抹去。
于是數字化運動變成了傳統藥店必然經歷的一場“渡劫”。一些連鎖藥店開始求索與線上平臺的競合關系。
數字化時代,醫藥電商逼迫傳統連鎖藥店轉型,而另一面確為連鎖藥店創造了新機遇。在線平臺能夠提供省時省力的配送服務,連鎖藥店又可依靠其平臺流量優勢拓展銷售渠道,掙脫地域轄區的限制,更快觸及消費者。
不久前,京東到家與大參林、一心堂、老百姓海王星辰養生堂等全國90%的頭部連鎖醫藥商家達成戰略合作,老百姓大藥房亦攜手達達送實現即時送達、打造醫藥配送網絡。
另一面,醫藥電商也并非是什么洪水猛獸,何況醫藥電商需要實體藥店的醫藥資源和品牌度作支撐。如今,醫藥電商更多是在吃夠紅利、在B2C趨于飽和的情況下伸展姿態,開始與藥店合作,布局線下。
不過這個行業在不斷變化,“存”,已不僅僅立于合作生存,新的“存”,由“剿”而生。
頭部連鎖藥店在門店拓展過程中,由跑馬圈地,再次進入到更高階的競爭平臺。在醫療生態價值這一塊,主動出擊,不斷搶占市場先機,構建全渠道生態體系,提升醫保定點資格門店的占比,布局特藥藥房,加強慢病健康管理,加強醫生與藥師的培養與招攬,在三端不斷拓展服務。
O2O業務精細化管理、DTP或DTC藥房的建設,以及怎樣有效承接好處方外流等,已經成為 “王牌藥店”爭奪戰中聚焦的數字化新跑道。對于連鎖藥店來說,爭地和搶客戶,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家做、家家亦步亦趨跟著做的內卷問題。
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城鎮化水平提升、以及新醫改背景下醫保覆蓋率擴張等因素的持續影響下,連鎖藥店必須跳出簡單的“買賣送”思維,要站在**角度立意,結合線上平臺優勢和線下門店資源,在“醫+藥+險”各端發力,由此提升客戶粘性,狙擊服務與價值難兩全的競爭對手。
叁|中小藥店會被市場溢出嗎?
藥店,這個正在被規�;底只屒仓枷蜻h方的長尾行業中,單店或者中小規模連鎖藥店一定會被并購或者被溢出市場嗎?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連鎖藥店體量形成了一個金字塔狀。除了5家百億元營收規模的頭部藥店外(除A股四家外,還有國大藥房),在向腰部下行的范圍中,仍有千百家數量級,營收規模處于億元級、甚至是千萬元級規模的中型連鎖藥店。
而這部分藥店,雖比不得頭部,其中一部分卻也擁有一定的門店規模,10億元以內穩定營收,以及標準化的連鎖藥店模式,有的甚至十分受當地消費者的認可,而實際上他們亦是連鎖藥店龍頭們最想要收購的。
面對連鎖藥店龍頭給出的香餑餑,資金、供應鏈、醫藥資源等無法與之抗衡的中型連鎖藥店只得無奈被他們收入囊中。而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型連鎖藥店雖比起微型連鎖又甩開一大截,奈何其收購能力比不上頭部,且不得不擔心頭部連鎖藥店中是否會出現幾個壟斷寡頭。此部分藥店實際上還有一條生路是專精化發展,在�?撇≈�、特藥上有文章可作。
而處于金字塔底部的,則是海量小型連鎖藥店(僅擁有50家以內的門店)和單體藥店。對于這部分藥店,量多但勢力單薄。在品牌度、供應鏈、經營管理等方面均處于絕對劣勢,比起中型連鎖藥店,微小型藥店難具有被收購的價值。
在頭部的壓迫感之下,資本和資源并不占優勢的中小型連鎖藥店,怎樣避免被“消滅式并購”或者直接溢出市場?
我們認為,向上向下不好走,那便先縱向發展,做精做細。
頭部連鎖藥店資本厚實,在各種業務和賽道上都有布局。而對于中小型連鎖藥店來說,可精打細算,先在醫藥零售生態圈的一端發力,如在醫藥零售的基礎上,側重于做�?撇》N藥品、慢病管理、特藥等,或加大處方外流的承接能力、開拓增量市場,積極發展O2O業務等,從**角度出發,深耕細分的醫療服務新業態。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健康行業的趨勢下,藥品“2.0”時代正逼退“1.0”時代傳統的醫藥零售。微小單藥店仍可以借助各大互聯網醫藥電商平臺,實現基本的數字化升級,打通線上線下的購藥服務流程。
同時,與線上平臺積極開展合作,成為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藥柜等的落腳地,實現線上線下雙向奔赴和融合發展。
億歐智庫發布的《2021年中國藥店創新趨勢報告》顯示,目前有超過84.3%的藥店正積極擁抱數智化,不少藥店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構建藥店數智化供應鏈體系,提升藥店數智化營銷與藥事服務能力,推動藥店數智化運營和管理,以CRM、會員管理系統等提升競爭力。
億歐智庫根據2021線上調研數據整理繪制
在四大頭部連鎖藥店的半年報數據中亦可看到,在會員管理、倉儲管理、醫保系統等方面,他們早已開啟數字化賦能。
在醫藥零售這個逐步擴容的市場中,中小型連鎖藥店、尤其是微小型連鎖,并非沒有存活的空間,縱向發展、深度挖掘,橫向多方面覆蓋、擁抱數字化,如此,他們還是可以渡過此劫的。不過,要想優化藥店的數字化經營與管理,中小型連鎖藥店未來的提升空間還有很大,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