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網間再度傳出巨漳資本突然事件后續,稱案發當天在公司辦公室可能發生過械斗,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援引知情人士表示,辦公室內一度血腥不堪,“但我們也并未在第一時間獲悉辦公室內發生的一切,后續當警察、救護人員來到時才后知后覺”。
事情緣起于1月7日,巨漳資本發布的一封致投資者的“致函”,函件中稱“兩位實際控制人(林淑青女士、古景騰先生)昨日因意外事件不幸導致一死一重傷”。
當時,外界以為巨漳資本的兩位實際控制人發生車禍,不幸遇到重大事故。就在市場還沒有完全搞清楚狀況之時,1月11日又突然傳來,兩人或因在公司遇襲發生不幸,更有消息稱可能為投資者上門,結合媒體報道中“發生過械斗”、“現場血腥”等表述,讓人懷疑的確是在公司內遭遇到不測。
另據紅星資本局報道,兩位實控人即董事長林淑青、總裁古景騰是夫妻關系。
而在事件發生后,巨漳資本的“致函”中則表示“由于本公司所有資金往來均由法定代表人林淑青女士負責(已不幸去世),目前本公司所有投資業務處于暫時停滯狀態(資金募集、分紅發放、產品贖回均已暫停)。”
換言之,巨漳資本當下無法兌付了,如果此前投資人上門是為了要求兌付,那么此番事件過后恐怕更難了。
有知情人士透露,“具體的案發原因,我也不清楚,但是巨漳遇到了兌付問題是真的,的確是快爆雷了。從去年年中開始,巨漳資本就已經開始針對部分客戶兌付了。”
據物業工作人員透露,從昨天開始,已陸續有客戶(投資人)前來討說法——“有的據說投了幾百萬,出了這事風險陡增”。
從公開信息可知,巨漳資本成立于2015年,實繳注冊資本5000萬元,為股權、創投類私募,全職員工5人,實控人、董事長為林淑青。
目前可查的是巨漳資本一共備案了5只產品,其中4只已清算。
其中,深圳龍鎂農業科技投資企業(有限合伙)、巨漳資本-永睿6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巨漳資本-永睿5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巨漳資本-永睿2號新股投資基金等四只基金已經清算。
僅存的一只產品為深圳市巨漳匯漳商務管理企業(有限合伙)備案于2020年8月,托管人為興業銀行。
與此同時,在其《2021年半年度投資報告》中,巨漳資本共展示了28產品的概況。在2019年2月及以前,設立規模均在5000萬以內;2019年4月開始設立規模均為1億;且完成清算時利潤均在21%以上,最高超過34%。
但是據啟信寶數據,目前巨漳資本處于存續狀態的私募產品(有限合伙)合計超40只。其中僅僅在2021年就成立了13只有限合伙企業產品。
但是據啟信寶數據,目前巨漳資本處于存續狀態的私募產品(有限合伙)合計超40只。其中僅僅在2021年就成立了13只有限合伙企業產品。
按照資管新規要求,所有的資管產品必須登記備案,每只產品必須凈值化管理,依法披露產品凈值。
有限合伙產品均在2021年3月之后發行的,而且沒有在基金業協會備案。如今資管新規正式執行,巨漳資本面臨合規性風險。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巨漳資本累計資產管理規模超100億元,是一家集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投行業務為核心業務的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為了佐證上述宣傳,巨漳資本稱其擁有一支國際化資深投資團隊,成員由國內外銀行、證券、審計、法律等行業精英組成,擁有10年以上的國際市場投資經驗,在美國、日本、臺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市場投資多年。
巨漳資本官網
然而另有信息顯示,與公司號稱的“國際化資深投資團隊”和“國內外銀行、證券、審計、法律等行業精英”所不匹配的是,巨漳資本法人林淑青在創辦公司前,僅擔任過群益證券證券交易權、香港國泰君安證券和光大證券投顧等職務。在2010年至2015年間,她一直為自由職業。隨后才相繼成立上海巨漳投資和深圳前海巨漳資本。
巨漳資本另一位股東兼合規風控信息填報負責人陸婷艷,在來到巨漳資本前,則曾在2014年1月到5月份的4個月期間,短暫擔任上海天燎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隨后的一年零一個月時間里,她擔任了海通證券丹陽東方路證券營業部財富管理部部門經理助理。在上海巨漳投資成立后,她一躍至副總經理一職。而后,她又擔任了此前并未從事過的風控合規負責人一職。
在進入巨漳資本前,該公司總經理陳圣飛更是一位沒有投研經驗的銷售人員。在2009年至2013年間,他曾任上海惠誠咨詢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隨后的兩年間,他在上海鉅派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業務部擔任理財經理。
上述高管外,該公司官網披露的其他核心團隊成員,則分別畢業于贛南師范學院、西南交通大學、重慶理工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等院校。至于此前的就業經歷,官網并未有非常明細的表述,更多為含糊其辭的“金融行業經驗十分豐富”、“具備多年企業運營管理經驗”、“具有豐富的金融專業知識及投資管理經驗”等描述。
顯然,要么巨漳資本的臺前人物并非公司真正的管理團隊,要么則是相關信息涉嫌虛假宣傳。
如果說關于投資團隊尚可以模棱兩可,那么在投資項目上則來不得半點馬虎才是。在公司官網中,巨漳資本表示公司成立以來成功投資阿里巴巴、途牛、F-英利、訓修實業、中國郵儲、閱文集團等IPO新股項目。
阿里巴巴于2014年在美股上市,2019年港股上市,按照巨漳資本成立后的時間來看,其投資阿里的應是后者。但其投資方式應只是港股打新,較通常意義上的“成功投資阿里”遠不能比。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巨漳資本名為股權私募但實則從事港股、臺股的打新,雖個別港股破發,但有一段時間收益很好,不過,這違反相關規定。
“資金出境缺少合法渠道,有一段時間到處找公募QDII、券商收益互換、港股通額度,初始的合伙團隊里內地人,其中一名曾在某銀行任支行行長,有一定客戶、渠道資源,后來該支行行長也單飛。”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巨漳資本公開信息顯示,公司2021年上半年共參與IPO新股投資66只,美股一只,單票平均收益率為20%;港股30只,單票平均收益率為33.22%;臺股35只,單票平均收益率為33.62%;整體單票收益率為33.23%,上半年新股標的破發率為19.7%。
值得注意的是,巨漳資本并不具備港股打新資質。“作為一家并沒有QDII資質的私募,這家公司卻參與了港股和臺股新股投資,這其中如何運作,也值得監管及投資者關注。”有私募人士如此表示。
“就2021年港股和臺股的流動性情況而言,打新基本上不太可能有這么高的平均收益,這里面太多疑點了,大家能想到的野路子,如通過股權項目資金出境、地下錢莊**等手段都是有可能的,但最終還要看警方的調查結果。”也有法律界人士分析認為其可能涉及更為嚴重的投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