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說:股價閃崩,還能飯否?
餐館笑了,美團哭了。原因在于,美團-W(03690.HK)被“精準打擊”了。
這要從2月18日發改委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說起。該文件指出,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這意味著“外賣互聯網企業”的傭金費用將進一步下降。
“外賣互聯網企業”的最大代表是美團。據前瞻研究院的數據,在2021年Q1,美團占全體外賣市場的份額是67.3%,是第二名餓了么的2.5倍;而據美團2021年Q3財報,外賣業務的營收占總營收的54.24%,而傭金費用是外賣營收的69%。
2月18日當日,美團股價跳水,當日暴跌14.86%,市值蒸發2000億。
這不是美團第一次受到政策的監管。2021年10月8日,美團就被國家市監總局罰款34.42億元,原因是美團在過去多年對餐飲商家實施“二選一”措施。
罰款過后,市場對美團懸著的心落地,齊喊利空出盡。美團的股價在此后連續2個交易日上漲,并創7月26日以來新高。美團2021年Q3財報的表現,進一步穩定市場的心,其外賣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28%,達到265億元。
據《2021胡潤中國500強》,在市值前三名的國內互聯網企業中,美團名列“過去一年最大贏家”第三名,而阿里與騰訊“價值”暴跌、排名下降、被歸于“過去一年最大輸家”的前兩名。
若沒有2月18日的“超級利空”,美團或許還能維持穩定。但是,美團一直以來的“兩難”境地,已為其埋下利空的種子。
一“難”境地,是美團外賣利薄。2021年Q3,每單利潤僅0.2元,2020年同期為0.24元,。
為提高外賣利潤,美團這些年不斷地提高傭金率(美團每單外賣抽取的傭金比例)。據美團歷年財報,其每年的外賣平均傭金率,從2015年的1.1%提高到了2020年的12%。
提高傭金率,與餐飲商家之間自然會產生矛盾。而美團一直占據外賣市場六成左右份額,商家沒有別的選擇,更多是忍氣吞聲,不斷下降成本應對。
2020年的疫情,讓這一矛盾激化。疫情下,餐飲行業堂食遭遇重創,不得不依賴于外賣,而美團的高傭金率,被《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指出“大大超過了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四川、重慶、山東、云南等多地餐飲協會,也在這兩年公開“喊話”美團等平臺,要求降低傭金率。
這就導致美團處于另一“難”境地,那就是來自餐飲行業的降傭壓力。
美團也曾表態對抽傭制度作出調整,但是,美團外賣業務利薄,所以調整力度沒法完全滿足餐飲行業的訴求。
譬如,2021年5月,美團推行費率透明化試點,將原來的平臺服務費拆分成技術服務費和履約服務費兩部分,“精細化”抽傭。但新模式并沒有減少美團外賣的傭金率,2021年Q3,傭金率依然為11.78%,與2020年的平均傭金率12%相差無幾。
疫情已斷斷續續了3年,據前瞻研究院,去年倒閉了100萬家餐飲企業,酒店餐飲業位列十大收縮行業榜首。這時候,作為監管部門的發改委出手,要求外賣平臺降低傭金率,雖精準打擊了美團,但也是十分合理的。
(圖源:前瞻研究院)
監管出手,美團未來必須著實降低傭金率。這將導致外賣業務更加利薄,美團必須找到新的解決方法,即美團必須有另一個業務頂上,代替外賣業務成為美團新的營收支柱。
對此,美團一直以來的思路是,利用外賣業務的引流效應,發展新業務。在流量方面,據美團2021年Q3財報,截至Q3,年活躍用戶數達到了6.68億。
美團發展的新業務有美團優選、快驢、美團閃購、美團買菜、美團優選等業務。據美團的財報,這些新業務一直發展緩慢。
具體來看,快驢和美團閃購尚沒有發展起來,據晚點Late**t,早在2021年8月,快驢、閃購業務已經開始收縮,美團開始聚焦生鮮電商業務美團買菜和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
美團買菜目前采用的是前置倉的模式,但是,據艾媒咨詢的數據,截至2021年9月,其月活用戶僅258萬,不及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3471萬的1/13,在市場上尚沒有影響力。
美團優選,則成為美團新業務的新希望。據財聯社的統計,美團優選與多多買菜位于國內社區團購平臺行業第一梯隊,市占率均在30%左右。但是,這是不斷燒錢獲得的。
據美團2021年Q3財報,以美團優選為主的美團新業務虧損額達109.06億元,這是自美團入局社區團購以來最高的單季度虧損額,同比擴大了437.5%;而且,一年時間里,美團在這方面已經虧損了360億元。
不僅虧損,而且美團新業務占比營收的比例,一直都很小。據美團財報,從2019年Q3到2021年Q3,兩年時間里,美團的新業務營收占比僅增加7.24個百分點,只達到了28.1%,無法獨撐大梁。美團的外賣業務,始終占據著五成多的營收份額。
其實,相比較于美團外賣業務受到的監管壓力,美團優選受到的壓力更大。
2020年以來,美團等大廠參加社區團購“燒錢”大戰,已被監管盯上,被批評“惦記幾捆白菜”,與小商小販搶生意。2020年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針對社區團購業態提出了“九不得”,主要圍繞低價傾銷、大數據殺熟、商品品控等多方面做出了規范要求。
2021年3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對美團優選在內的四家社區團購企業分別處以行政處罰。2個月后的5月27日,又單獨對十薈團的低價傾銷行為作出了150萬元罰款并責令停業整頓。此后,傳出十薈團裁員。據《每日經濟新聞》1月份的報道,十薈團正逐步關停全國范圍內的網格倉和自提站,或準備申請破產清算。
與十薈團一樣,在2021年11日,市監總局官網也公布了對美團優選單獨的處罰,涉及不正當價格行為。2月17日,也傳出美團優選裁員的消息。
外賣業務利薄,導致美團一直被稱為“虧損王”。
2018年美團虧損1155億,當時轟動整個餐飲界。2019年美團短暫盈利,但不是來自外賣帶來的利潤,而是投資所得。2020年,美團獲得了真正地盈利,全年凈利潤47.1億元,股價也在2021年的2月份達到了歷史新高的460港元。
到了2021年,美團在Q1又開始虧損。2021年的前三個季度,美團已累計虧損181.97億元,同比增加361.8%,再次成為“虧損王”。
目前的二級市場,對上市互聯網企業的投資邏輯變了。此前,只要互聯網企業市場規模增長,即使虧損,依然獲得市場認可。如今,市場還要求互聯網企業能夠盈利。
繼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巨虧之后,美團已沒有全新的故事了。最近給資本市場講述的故事,僅僅是與快手達成戰略合作,快手用戶可通過美團小程序下單,依然是拓展美團的外賣業務。目前,在發改委的通知出臺后,快手的股價也因此下跌了4.86%。
依此看來,美團的股價未來大概率還會走低。
美團的商業模式,其實是存在硬傷的。
縱觀美團的各項業務,無論是外賣,還是美團優選、美團買菜、閃購等新業務,雖然服務場景不同,但都離不開美團配送。美團配送屬于同城即時配送。
同城即時配送,即提供一個城市內位置A到位置B之間的物流配送,講究的是效率的最大化。這一市場巨大,根據艾瑞咨詢,2020年至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30.5%。但是,這一行業的企業均虧損嚴重,原因在于即時配送嚴重依賴人力,而人力成本不斷升高。2021年上市的順豐即時配送公司順豐同城,2020年的人力成本占營業成本的96.6%。
美團配送的效益較高,但人力成本依然很高。據美團公開資料,2020年,騎手的支出占美團外賣傭金的83.1%,之前占比超過90%。于美團等即時配送企業來說,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為騎手打工。
美團也曾千方百計降低騎手支出。2021年5月,北京市人社局副處長王林就直言,為降低成本,美團平臺上的注冊騎手不是美團的員工,而是外包。這之后又傳出美團騎手被要求注冊為個體戶,以避免交社保。
但是,2021年7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已明確要求保障外賣送餐員正當權益。無疑,美團的騎手支出將進一步提高。
解決美團這一商業模式硬傷,只能依靠無人配送。
早在2016年美團就開始研發無人配送技術。據中金公司的研報,預計到2023年,美團無人配送每單成本能控制在2.9元左右,而據美團的公開資料,2020年,騎手配送時每單配送成本約為7.2元。
(美團無人配送發展過程 圖源:中金公司)
目前,美團正加大無人配送研究。2021年Q3,美團研發投入同比增加約60%至47億元。但是,無人配送面臨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面臨著監管的風險,如政策上的路權開放進程緩慢,以及國家對數據安全的監管。
總而言之,美團外賣利空,美團優選巨虧且裁員,美團股價已經閃崩,未來,王興還能“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