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趨勢,我們經營過程中會面對很多困難挫折,甚至業績下滑或者虧損,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往往一些人會找出很多客觀原因來搪塞,以此推卸或者降低自己某些方面的錯誤。但是不要忘了在借口說出的一霎那,你已經告訴別人你已經失敗。
在一次培訓會上,領導的結束語,讓我感觸頗深,他說:“認真就是水平,責任就是能力”。
我們常說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誰比誰也傻不了幾分鐘。也就是說正常人的智商都差不多,那么為什么上學時,同一間教室,同一老位師,有的學生考滿分,有的同學不及格?上班后,同一個領導,同一個崗位,有的成績斐然,有的業績平平?造成這樣迥然不同的結果是什么?答案很簡單,就是“認真”二字!認真在字典中的解釋就是:嚴肅對待,不馬虎。
我記得有位哲人說過:凡事就怕“認真”二字。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家日本企業在中國開設了一家分公司,幾年后,這家分公司的經理要調回總部,由一個年輕的中國經理來接替他。他們的交接工作需要半年時間,在這半年時間里,新經理不但要學會所有的業務,還要學習和模仿舊經理的工作形態,包括:站立行走姿勢;說話的語氣;甚至還有那標志性的90°大鞠躬。半年過去了,新經理成了舊經理的翻版。起初我對日本人的這種刻意模仿行為很是不以為然,直到讀了孔子的一句話:三十而立······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才明白為什么人到了七十歲,即使隨心所欲,也不會違反規矩,那是因為從小的循規蹈矩已成習慣。日本人就是通過刻意的模仿,讓行為成為習慣,所以他們的企業無論開到哪里都是一個樣子。現在國際連鎖企業也大都在走這條路子,只不過他們換了個名字叫做復制,如沃爾瑪、肯德基、麥當勞等。可以這樣說,一個企業的連鎖水平取決于復制過程的認真程度。
那么做人做事只要認真就足夠了嗎?還不夠,認真只是一種生活和工作的態度,做人做事只態度正確還不行,還需要足夠的能力。
記得中學第一堂語文課上,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哪位同學知道寫好作文所需要的六種能力?”具體的答案我已記不得了,好像有觀察能力、思考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等。
工作以后,才知道要想在崗位上有所作為還需要很多能力,比如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協同能力等等。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將這些能力發揮到極致呢?責任,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或應當承擔的過失。只要有了責任感就能把身上的能力全部激發出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庸的員工。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從不抱怨,愿意接受別人不愿意接受的工作,并從中找出樂趣,把工作干得盡善盡美。其實工作如同爬樓梯,只有將下面的踩實了,才能邁上更高一層的臺級。不同的臺級擔負著不同的責任,臺階越高責任越大。“不掃一屋何以掃除天下”,連打掃一個屋子的責任都不愿意負擔,又怎么能夠負起全天下的責任呢?所以只有負起普通員工的責任時,才有可能成為組長;負起組長之責時,才有可能成為主管;負起主管之責時,才有可能成為更高一級領導······責任其實就是所有能力的源泉。
人人都想成功,誰都想做到最好,我也在心里千萬遍地問自己怎樣做才能成功,怎樣做才是最好?“認真就是水平,責任就是能力”一語道破天機,只要認真負責就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作者:工作著)
- 該帖于 2014/3/27 11:5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