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購物中心需不需要主力店,就跟一個學生畢業了到底干那一行一樣,有的人看到人家干IT的干得好,就想去干IT,后來看到別人干房地產好又想去干房地產,再后來又看到……最終什么都干不好!
不管有沒有主力店,首先購物中心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打算辦成個什么樣的?要達到這個目標又該怎么去做?單純地考慮要不要主力店,實事上沒有那條定律說購物中心一定得要主力店。針對該問題的思考,個人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1、 什么是主力店?
常規意義來講就是能為商業項目帶來大量人流的店鋪,其特點表現為:規模大、知名度高。業內常把主力店被稱之為“錨店”或者核心租戶。因為它對購物中心的整個客流和品牌引領具有相當大的作用,使得整個購物中心的穩定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主力店的優勢劣勢分析
主力店的優劣勢非常明顯,在前期定位、設計、招商過程中,也給商業項目代理許多難題。如何平衡項目項目經營風險與收益是廣大商業項目經營首要考慮的問題。
1)主力店五大優點
第一點,集客能力強。因為主力店本身是好的品牌,這是商業操作很關鍵的因素。
第二點,品牌形象好。主力店本身很成熟,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對于提升商業地產的形象也有很大作用。
第三點,經營性穩定。主力店進駐之后,實際可以進行長期的持有,也可以進行帶租約的銷售,使商業地產的經營進可攻,退可守。
第四點,人氣帶動性。主力店對一些小的商家和品牌有明顯的帶動作用,這點也是它叫主力店的主要原因。
第五點,廣告效應強。主力店本身就有很強的廣告效應,不管是它自身的品牌拉動還是自身的集客能力,還有自身投放的質量很高的廣告,都對商業地產項目有很強的廣告效用。
2)四大不利之處
第一點,租金價值低。主力店對商業地產價位的要求很低,相當于商業地產經營中的一塊“骨頭”,往往地產經營是為了得到將來的“肉”而選擇了這塊“骨頭”,像曹操所說的雞肋,愛的要死恨得要命。
第二點,排他性要求。主力店的進入往往會簽訂很苛刻的條款,比如排他性的條款,這是所有商業地產開發商都遇到過,越是品牌大的越有這樣的條文。比如家樂福進駐后就不再要有超市進入了,國美電器進入后就不再需要蘇寧電器和大中電器進入了,這實際給你了一種制約。
第三點,磨合難度大。主力店由于管理本身很成熟,在后期營運的時候,想納入到整個商業地產的項目管理中很困難,因為它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實際上你整體的運營中,特別是在后期營運,雙方的磨合難度比較大,對后期管理者的操作要求也比較高。
第四點,條款約束多。和主力店打交道不得不去防范法律的風險,越是成熟的主力店,比如提到的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包括我們國美電器,這種成熟的商場租賃合同非常厚,有幾百條條款來制約開發商,給它自己的經營騰出空間。在這方面如果房地產開發商的一些承諾,包括合同中的一些條款,如果沒有達到要求,那這些大的主力店往往會用法律的手段向你討公道,在這方面不可不防啊。
- 該帖于 2014/5/27 13:3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