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隨著順豐嘿客的打仗旗鼓的戰略布點,一時間成了我們招商界的熱點話題,甚至很多招商人員都在尋找順豐嘿客的拓展電話,詢問嘿客是否有意向來xx項目開店。
我今天寫下這篇帖子,想就嘿客的前景、危機以及對消費者的影響談下本人的看法,權當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踴躍參與,畢竟新事物的產生不容易,給我們招商人的啟發個人覺得還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未來某一個業態的消失也就是今天的嘿客導致的,就像今天的淘寶使得百貨公司的業績全面下滑一樣。
個人猜想一:嘿客革了誰的命?
淘寶的誕生,姑且不討論這幾年大環境的變化,至少我們行內公認革了百貨零售的命,尤其以傳統的百貨公司更為明顯。那大家試問,如果嘿客模式成功了,那革了誰的命了? 本人就這一問題看了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聞,把他們的觀點一一拋出,給大家分享下:
1、快遞員說——最后一公里,是所有快遞公司都面臨的問題,在現階段,最后一公里基本以快遞員送到各位買家的手里,效率低不說,從快遞公司的角度來講,成本增加很大,而嘿客的產生是典型的自提貨形式培養消費者的習慣,使得順豐在快遞員這一塊的成本大大減少。本人以蘇州為例,目前嘿客的面積基本在60㎡左右,蘇州的社區店租金基本在150元/㎡/月,這樣租金約為11萬一年。而正常情況下,社區店的覆蓋范圍約為周邊幾個小區居多。而快遞公司是以劃區為投遞范圍。基本上,一個區域至少需要安排10個投遞員,以3000每個人的工資為例,一年的費用就需要36萬。而這么算的話,基本可以開到3家嘿客店,基本上可以覆蓋蘇州半個高新技術開發區(俗稱新區)的范圍了。再加上店本身還可以正常盈利,所以這么看的話,快遞員論還是有依可據的。
2、電商說——正常情況下,物流系統依附于電商,而淘寶的馬云又在組建自己的物流體系,最近甚至跟郵政合作(姑且不論國企的垃圾體驗)。也許未來,淘寶自己的物流王國就建立起來了,而快遞公司最后就要少掉很大一筆業務。這么一看,嘿客自己通過020的形式,建立起自己的電商系統,也是有依可據的。
3、超市說(或許叫便利店說更準確點)——嘿客本身的開業區域就在社區店里面,而所賣商品更多的時候,從現階段的消費者心理來看,更多的為家庭日用百貨(如油鹽醬醋、鍋碗瓢盆等,當然這里面更多的以順豐優選為主導),直接與便利店形成正面沖突,所以超市說也是合情合理的。 以上幾種是本人結合網上的報道得出的幾種結論。現階段本人先不下結論,我覺得革誰的命要看后期嘿客到底主導方向在哪里,才能看出革了誰的命,但不管如何,的確是有人要被革掉的,就看誰倒霉了。但如果非要我下結論,我更傾向于電商、超市說的綜合體,因為淘寶的假貨太多,二是因為超市的東西較貴,如果這兩個被嘿客淘汰的話,至少我們以后的消費成本又會進一步降低了。這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是好事,所以我們要支持嘿客。
個人猜想之二:現階段的嘿客腫么了?
就目前嘿客的經營情況來說,令人很不樂觀。就網上的報道來看,本人總結了以下幾點不樂觀的情況:
1、經營狀況不佳——也許是因為嘿客自己也沒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吧,也許是供應商實在是少的可憐,總之種種原因,嘿客現在的經營不是很理想,每天的購物人數,估計也不會太多,本人畢竟沒去實體店看過,不敢妄下結論,但就網上報道來看,估計十有八九不是很樂觀。
2、品種展示太貧乏——現代社會是市場營銷的社會,不吸引眼球,怎么能讓消費者乖乖掏錢了,估計王衛大老板沒看過淘寶上的策劃廣告,一個個都說自己家寶貝怎么怎么好,其實買回來,還是坑爹貨一個(本人深有體會,以后買東西,勸各位同行還是去天貓買比較好)。所以,靠幾個圖片就去展示商品,也太寒酸了。
3、線下購物的弊端——今天你家里缺個鍋子,樓下便利店轉下,就買回來了。而在嘿客里面,你同樣要轉一下,但對不起,今天你拍好了,明天還要過來轉一下,提下貨。實在是很不方便。就目前的嘿客要跟便利店抗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以上是現階段的嘿客我把一些新聞的結論總結了下。也許不是很全面,但答案都是同一個,現階段的嘿客只是看上去很美罷了。
個人猜想之三:嘿客下面到底要怎么做了?
如果說上面只是本人把一些新聞觀點總結了下,下面開始,就是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來猜想,嘿客下面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真正的把嘿客的模式確定下來,畢竟大家都是做招商的,也是要業態劃分不是,就目前的嘿客,只能籠統的分為社區配套,但細致劃分為哪個業態,就要看嘿客到底準備做什么了。 嘿客走什么樣的路更適合自己?
就現階段來說,嘿客有個最大的弊端,也許這也是o2o的硬傷,就是消費者下單——消費者拿到商品這個階段的時間差,傳統模式下,消費者去超市或便利店,買日常的生活必需品,看中商品就去買,然后東西拎回家,而嘿客則必須等待,同樣是購物,我相信大部分消費者是無法忍受這樣的情況存在的(淘寶除外,畢竟淘寶是電商,也存在這樣的時間差,這也是現階段淘寶還無法取代超市的因素之一)。那嘿客是否能超越淘寶、京東等電商的宿命了?取代超市奪取超市在消費者的地位了?
個人認為,有可能,也許本人的猜想不是很周全吧,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樣的,也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見,探討下這個模式的可能性。 以下觀點,就淘寶等電商、超市等進行的討論,不針對其他因素。
A、嘿客能否考慮在實體店面做一些日常的零售商品的銷售了?比如來伊份等零食商品,比如與某某供應商合作,搞特價商品了?畢竟你的規模在那邊,而且直接開在消費者家樓下,不充分利用這一塊資源實在太可惜了,畢竟店面租金再便宜,也是要錢的啊,先賣掉一些商品回收一些資金再說其他的,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啊。其次,培養消費者的依賴程度,達到口碑宣傳的目的。同時,大家可以設想下,如果嘿客這么做了,那必定有很多消費者會過來經常購物,通過便宜的商品刺激人流量,達到大家在嘿客店面內購物的可能性,提高營業額,同時,如果你配合好嘿客官網下單,然后家里其他人去嘿客實體店買東西,無形之中,多了很多免費的“快遞員”,完全可以通過優惠模式,讓家里其他人愿意去嘿客實體店幫你嘿客免費提貨啊。 實在不行,還可以每天搞點便宜雞蛋賣賣,超市不是最喜歡這一套嗎?這樣,大量的老爺爺老奶奶,免費的“快遞員”就憑空冒出來了,這樣快遞員的工資能省下一大截,而且這樣做的模式,會讓時間差無形之中被化解了啊。
B、嘿客能否考慮做成一個虛擬的超市+百貨公司了?現階段的嘿客模式,給我的感覺就是虛擬的超市+百貨公司,通過省去大量的房租,吸取大量的供應商,通過零售模式提升順豐的盈利空間,擺脫傳統的物流企業的形象(我不是老板,我自己猜想的,不知道王衛是不是也這么考慮的)。物流行業我們招商的不懂,但我們招商的都知道,百貨零售的利潤高啊。隨便扣扣點,盈利額估計比你物流系統賺錢多多了。大家說是吧。
C、能否考慮嘿客做成一個小型的社區中心mall了?大家都懂的,一個mall的誕生離不開以下幾個業態——零售類、娛樂類、餐飲類。現在嘿客如果能把我上述的B模式做到位,那零售類其實就成功了,那因為嘿客本身的面積需求不大,為了更好的吸引消費群體對嘿客的依賴度,能否吧娛樂、餐飲等業態合并起來了???也許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消費者從家里電腦熒幕前拉倒我嘿客店內消費了???而且,做一個二房東,收收房租,分擔下房租成本,不比你做快遞強多了?——更何況現階段社區商鋪普遍招商率很差,你現階段低價租進商鋪,總比以后圓通、申通等快遞公司一窩蜂上的時候一起租的時候,成本小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