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按照慣例,這個時候,公司會給下面門店的店長和員工發點紅包,叫做“利市紅包”,按照慣例,店長500,過年不回家的員工300,年后回來上班的員工200.
當我拿到這筆錢的時候,說實話,這么一點錢,我真的覺得很少,可這是上面規定的,我提議也沒有用,因為剛定的時候店長的也是300,我跑到副總那里,跟他說了一通:店長是門店的核心力,我們要增加店長對公司的向心力等之類的話,副總同意了我將店長的金額提高到了500(我很了解再高他最多也就同意這個數了,所以說高了也無益),今天在我把包紅包送給店長前,我在她的紅包里偷偷的加了300元,當店長拿到紅包,看到了里面的金額后,店長露出了驚訝之情,說:感謝公司對我的重視,我以為今年的業績還沒有去年的好,紅包肯定跟去年一樣,沒想到公司反而給了這么多,專員,我會努力的!”
其實,我自掏腰包多給了店長300,就是買她的這個態度和決心,店長的穩定就是門店的穩定,我覺得值!!!!
- 該帖于 2016/1/31 9:13:00 被修改過您說得很對,沒人故意去做犯法的事。我可能有偷換概念,斷章取義兼跑題。但我想問的是,按這位朋友的邏輯,是不是只有當違反法律的行動實施以后才能算賬嗎?制度對于管理而言就不具備法律的嚴肅性了嗎?還有就是新聞爆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就不是管理問題了嗎?
在中國,做得好的企業,如華為,如海爾,如聯想,如大潤發……哪一家的制度對管理而言都是具有嚴隸的法律性質。也正是對于制度的嚴肅對待,才能長時間的在中國商業界里指點江山。再看看所有出了問題的企業,哪一家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包括引領我進入超市行業的曾經的領頭羊“WM”。
WM本身有著非常健全的企業文化和嚴肅的公司政策及制度。但為何屢屢被曝出負面消息?我想中國WM的所有管理者都很清楚地知道,就是因為沒有認真嚴肅的對待公司的政策和制度。為了眼前的一點點自己的“業績”,而將WM優秀的文化及傳統給予“中國式的處理”。
而這不正是所有中國企業都在面臨的挑戰嗎?只不過,華為,海爾,聯想,大潤發,海底撈,胖東來都已先行者的身份告訴了我們,他們的成功或始于偶然,但做成現在這樣,絕非偶然。
(個人觀點,歡迎吐槽)
很高興你說的很宏觀,說的很正能量,很有企業發展的方向感,也許你以前坐的位子很高,我曾經在零售業做了十幾年,可能沒你站的高,,從實際出發站在一個中層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問題,作為他這樣做有什么錯,誰能理解他的難,誰能知道他的苦,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發展是他能決定干預的么。
感恩您的回應。首先要肯定的是,您的回復相當中肯。我也必須承認,發貼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我個人不太認同發貼人的處理方式。
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那也是我曾經做過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所有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向上的,至少愿望也是善意的。但我們在事后想想,好心就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嗎?答案顯而易見。不然為何在中國管理界一直流傳著“狼性管理理論”。
我曾以為人性化管理是最好的管理方式。但經過這幾年,特別是這大半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善意的管理并不能帶來好的結果,往往是慈母多敗兒式的結果。我在北方做項目的時候,一直看不起為何每周要有升旗,每天要跳舞。總覺得那樣太背離了人性。但現實告訴了我,人性的負面能量有多么的強大。做為中層管理者,如果只是講人性,不講狼性。制度的嚴肅性就無法得到體現。這就從另一個方面驗證了那句老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作為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是企業執行力的關鍵所在。這也就決定了我們如果只把眼光放在眼前。個人認為,那我們所在的組織就會很快的失去希望。也就無法堅持到勝利的曙光到來的那一刻,這也是目前零售業在面臨經濟嚴冬到來的時候,紛紛倒下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