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天貓、國美、蘇寧云商、飛牛網、1號店、華潤、歐尚、沃爾瑪……不管是電商巨頭、還是實體大佬,都在深化商超的電商布局,如此一致且迅猛商超行動,背后隱含的商業邏輯可能如下:
1、電商陣營布局商超,希望通過豐富的商超品類進一步提升顧客購買頻率,增強電商平臺對顧客的黏性,讓電商平臺真正融入到顧客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顧客生命全周期的有機組成部分。
當消費者的生活必需品都習慣于電商平臺下單,消費者光顧電商平臺的頻率必然成倍增加,電商平臺的流量邊際效應將得到復合化的最大程度的變現,電商平臺流量的購買率就會大幅度提升。
電商平臺的商超體系豐滿完善將實現平臺營收扎實的可持續增長,可相對安全的平衡經濟周期給電商平臺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不管經濟好壞,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仍將持續。
2、實體商超切入線上零售,是在于撫平消費行為向移動互聯集中的自我焦慮:商超不能也不愿意在移動互聯、無線支付時代缺位。
由于中國電商市場已經過了再造超級電商平臺的窗口期,實體商超的電商線上戰略只能實現對自己零售業務的移動性、無邊界的補充,要獨立發展成為一線陣營的電商平臺已無可能。作為實體商超的確有必要構建線上銷售的渠道,至于方法,實體商超自建電商平臺看似豪邁之舉,但收效可能是最低的;實體商超主動融入當前一線電商平臺反倒是一個高效、實用的策略。
當實體商超大佬“體塊已經大到那種程度,銀行賬戶的現金又充裕"的情況下,自尊心驅使,往往又按捺不住自建電商平臺的沖動及理想。
誰會從本次由電商平臺發起的商超大戰中勝出?
冠亞軍毫無疑問是從京東系(京東+1號店)、天貓中決出,這個結果一定是沒跑的。原因嘛,只有這兩家有現成的、穩定且龐大的流量!
從基礎設施建設及資源掌控來講,顯然京東系奪魁的幾率更大,原因很簡單:京東系配送體系更強、夠快,京東對商超領域更早布局,又有持續專注商超,基礎扎實的1號店協助。
天貓,的確是一個綜合規模冠軍,但在SKU更多更細,要求更快配送的生活必須品的方面,天貓還需要歷練。
商超大戰,誰會很受傷?
當然是實體商超,消費者的分流成為必然;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及嚴寒的冬季等不太適合戶外活動的季節,實體商超將無情的面臨電商 降維打擊。
實體商超的應對策略?
1、轉型。
由商超變生活服務中心,從以賣東西為主,向零售、服務、體驗三位一體。
精簡品類SKU,縮減超市零售面積,增加餐飲、教育、美容、美發、兒童游樂、書店等生活養成、便利、服務類業態,增加顧客光臨的理由,實現顧客體驗的良性互動及客流多維度變現目標。
2、瘦身。做一個小而美的長情好鄰居。
由過去動輒上萬平方米的大塊頭集中,執著于5-10KM的不切實際的理想市場覆蓋半徑,向分散小個頭(300-3000平方米)密集網點布局,貼近半徑1KM的熟人社群轉變;商超最好的歸宿就是做一個長情好鄰居。
總之,當電商試圖強勢介入商超品類時,一方面說明電商需要增加新的流量吸引點,另一方面則是電商迫切的期望以介入消費者“柴米油鹽醬醋茶”此類高頻度消費領域的方式,逐步成為消費者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生活需求的提供者。當電商平臺這一目標順利達成,實體超市的寒冬將更加難挨。
(謝尚偉 2016年8月14日于華潤24城 ;歡迎關注原創微信公號《商業這點事兒》,分享推動進步)
- 該帖于 2016/8/15 8:5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