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濕,大潤發那么屌,開到哪里生意都很好,為何做飛牛網連自己員工都看不上呢?聽說還得逼著自己員工去買,你能分析一下大潤發到底怎么了?
今天王老濕就來扒一扒大潤發到底怎么啦,不然很多朋友都說我不愛理人,問了老是不回復。
想當年大潤發是一家很上進的企業,從制造業轉型零售業一直虛心學習,為了完成自我升級,遠赴法國泡洋妞,美其名曰跟歐尚同學抄作業。雖然之前和荷蘭萬客隆同學有一段懵懂的感情,但并不影響和歐尚同學的快速升溫。歐尚同學是個有錢的大戶人家,在法國沒事就喜歡買買地、蓋蓋商場打發時間。那時大潤發還是窮小子,靠租房子度日,有時候還得睡倉庫。實力的差距讓大潤發更加努力,發誓要混出個人樣來。大潤發它老爸潤泰先生卻想著等大潤發長大了,就跟歐尚中國結婚,入贅到歐尚家。歐尚同學在中國不太愛出門,總是保持少女的矜持,呆了很多年,也沒到過幾個省份。大潤發卻卯足了勁,只要能賺錢,不論天南地北,到處都跑。城里好賺就到城里,城里打不過其它同學時,就跑到鄉下去。在小地方呆段時間突然發現,賺錢還是得下線城市來得快。后來大潤發就不跟它那些洋同學瞎浪,專心賺錢,讓那些洋同學自己在上線城市斗得你死我活。在下線城市呆久了,難免有鄉土氣息,雖然也開過洋葷的人,但城鄉結合后,就被洋同學嘲笑帶有農業重金屬味道,歐尚同學也有點不待見大潤發。大潤發作為屌絲、非主流、殺馬特的代表,堅信自己走出一條新的道路,才不管其它同學怎么看。后來大潤發在同學的排位中慢慢從后進生往前靠,還如魚得水了。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大潤發以超過30%增長率高舉高打;2009年單店3.3億的業績威震江湖,成績超過家樂福同學;2010年再度創下單店3.5億的神跡,把其它同學的平均成績超過了一大截;2011年,大潤發也長大了,這一年大潤發成績超過了沃爾瑪跟好又多夫婦。潤泰先生跟歐尚一合計,讓大潤發跟歐尚中國成婚了。雖然大潤發跟歐尚感情并不那么好了,但父母之命不可違。關鍵也沒有其它適齡青年可以跟大潤發配對的。村姑,大潤發看不上;洋妞,基本泡不上,就個卜蜂蓮花含苞待放,長得卻像她哥沃爾瑪,大潤發感覺像在搞基,下不了手。
阿里跟京東這兩個家伙沒事喜歡帶著幾個娃到處浪,這不前段時間又給了幾個娃一點零花錢,然后就在華東地區遛娃,氣勢宏大,搞得很多實體賣場很不爽。這種不爽已經由來已久了,別人遛娃我遛狗,大商集團就搞了個天狗網;步步高說了,你們遛娃遛狗有什么好嘚瑟的,我遛猴子去。看著別人都遛得不亦樂乎,大潤發也手癢癢,怎么說咱現在身份也不一樣了,遛!必須得遛!后來就跟PCHOME來了個三角戀,搞了頭牛來遛。牛看起來大頭,但遛起來可費勁了,關鍵沒遛出風格遛出水平來,被別人家的娃給比了下去,那個心塞啊。大潤發就想,這牛仔仔不好管,得給它找個童養媳來管管。聽說有個有錢人家的女兒甫田網住上海,感覺不錯,就買來做童養媳了。但甫田網自恃清高,我都是跟上流社會交往的,只不過家道中落才淪落都到此,還看不上這個下線城市來的土豪。后來大潤發只好又到學校給牛仔仔找了個小清新校呵呵。校呵呵家里窮,好不容易考上了安徽這種三線城市的學校,大潤發家又是土豪,自然對這樁姻緣還是挺滿意的。校呵呵閑來沒事就到大潤發家拿點東西,往自己學校帶。折騰了一大圈后,發現牛仔仔盡坑爹,錢花了不少,啥好處也沒撈到,真是比李雙江還苦,這年頭富二代不好管啊。牛仔仔也冤啊,啥都是你安排好的,自己覺得不滿意了,還怪我咯。
實體跟電商代溝太深了,大潤發覺得自己把能給的都給了,要錢給錢,要女人給女人,連自己的渠道都給牛仔仔引流做成交,但牛仔仔怎么就不爭氣呢?問題是這是牛仔仔想要的嗎?牛仔仔到底想要的又是什么呢?也許牛仔仔自己都沒想清楚。
牛仔仔今年說定位生活必需品,生活必需品是啥意思,反正一般人搞不懂。大潤發的口號新鮮、便宜、舒適、便利,大家一目了然。生活必需品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東西,然不成消費者買個東西還要先百度下名詞解釋。
牛仔仔和他爹大潤發出入到底在哪?
大潤發能夠起家混得好,與大潤發對于賣場的精準定位分不開的。大潤發在拓展門店的選址要求一般是2公里內人口20-30萬,3公里內30-60萬。沃爾瑪、家樂福等對于人口要求基本在20萬就可以考慮,大潤發對于區域人口數量遠高于其它賣場。這是為何?
這邊就要扯到大潤發的定位了。
大潤發主要門店基本集中下線城市,以中低收入群體為主。
神馬意思呢?每個城市人的財富都是分等級的
每個城市財富占比會有出入,這個數據僅作為參考。
大潤發實際是要吃下最后面這69%的中低收入群體。像家樂福呢?定位中產,客群立刻窄了很多,這也就是大潤發經常都是人流爆滿。但中低收入群體有個問題,就是消費力過低,這個時候人口基數就很重要了,所以大潤發對于區域人口的要求永遠高于家樂福這些賣場。
前段時間王老濕寫了篇湛江悅都匯引進大潤發不到半年瀕臨倒閉的文章,有讀者表示不服,指望區域繁榮,悅都匯還能起死回生。那么王老濕還是得再次提醒這位讀者,大潤發中低收入客群真的支撐不了里面的那些牌子,我估計里面的跨境商品城也差不多撐不住了,再一撤,就剩大地影院了。不了解主力店盲目招商,開業前好看,開業后都是淚。
萬達為何不愿意跟大潤發合作呢?就是客群沖突太大了。悅都匯現在趕緊請大神大變革,或許還能一救吧?不然徹底淪為大潤發購物廣場,與悅都匯就沒什么關系了。
回歸正題,中低收入群體講有什么特點呢?中低收入群體注重實惠,講究質優價廉;低收入群體呢?就是廉價。因此我們知道大潤發的口號是什么?新鮮、便宜、舒適、便利!
新鮮、便宜就是針對中低收入群體;便宜直指低收入群體;舒適、便利作為附加值并適當讓客群往中等收入延伸。
往簡單的說,大潤發的客群就是屌絲+非主流+殺馬特!
2009年后為什么大潤發客群異軍突起,家樂福等客群卻突然開始坍塌,這就不得不說2009年后又一大崛起的新勢力——電商。在電商銷售倍增的同時,一二線賣場率先開啟關店潮。馬云背后的女人基本為中產階級,一群所謂的敗家娘們;京東背后的男人也基本為白領群體+學生,所以劉強東很喜歡用女性來營銷,奶茶妹背后的粉絲就很值得利用嘛。哎!說多了,東哥背后都是套路啊!在中產爭奪戰中,一二線賣場節節敗退的,到現在很多所謂的核心區域賣場關得比誰都慘。城市里的空巢青年都孤獨的躲在房間里,吃的找馬云、穿的找馬云、連女朋友都是馬云提供的……,那才是真愛啊!
便宜就能抓住屌絲+非主流+殺馬特的心嗎?沃爾瑪還天天平價?家樂福還天天便宜呢?
它們的差異呢?
沃爾瑪的天天低價、為顧客節省每一分錢,講究的是低價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主要以培養顧客忠誠度為主。
家樂福的天天便宜講究的是低價的程度和水平,主要吸引流動性客流為主。
同樣是價低,大家玩法是不一樣的,如果有人覺得生澀,可以到門店實際去調研一下,當然有些門店現在已經不具有參考價值了,如王老濕附近的世界500強。
這等逆天神作,把王老濕嚇得不要不要的,我都不知道誰把超市大媽逼成這樣了。
我們可以看到大潤發幾乎要玩成全客層了,東打一炮西打一炮,沒辦法自己約的,含著淚也要打完。大潤發走上巔峰后,這些年開始有明顯的偶像包袱。以往的上進我們已經開始很難看到了,當年大潤發為了把電動車價格壓到999元,深入供應鏈里面進行精細化運作,成為一個經典案例。可這都差不多十年前的事了,近年誰還曾聽聞大潤發有過更經典的創新。
有偶像情結以后,大潤發開始跟原有的屌絲客群開始進行分割。一邊不斷提高毛利,一邊介入的飛牛、甫田網、RH Lavia等都不再是屌絲客群了。似乎開始嫌棄這些大媽們,厭倦了非主流跟殺馬特。服務業有個說法叫讓一個顧客滿意,他會告訴兩個人;讓一個顧客不滿意,他會發帖、上論壇、發微博,瞬間讓一大群吃瓜群眾都知道。在排斥原有客群后,大潤發的境況明顯不如以前。要知道從現有的消費者口袋里掏更多的錢遠比爭取更多的消費者來得容易。可惜大潤發走不同尋常路,以為弄個電商平臺就會有一大群年輕白領趨之若鶩,換客群跟買菜一樣簡單。大潤發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牛仔仔身上,想博取年輕白領的好感。結果呢?年輕的白領客群根本就不屑。屌絲客群從門店引流到網站后,一看,那么貴,你妹的,還不如在店里直接買。
京東在北京培養大學生客群,這批學生畢業后基本轉換為白領,繼續在京東消費,就算有的回老家也會把習慣帶回去,偶爾京東一下。校呵呵就想直接賺學生的錢,然后三四年畢業輪換一批,跟飛牛根本無法銜接得上。大潤發如果只想做幾家電商背后的供貨商的話,那么只能就是供貨商。上線中產網購客群已經牢牢掌控在阿里、京東手上了,只要對手不出現破綻或頹勢,基本無法翻盤。市場份額第三的唯品會已經是做特賣的屌絲客群。飛牛網到底要拿什么來對標京東?如今電商平臺吸引客戶的方式已經越來越簡單粗暴,無非就是價格與物流兩大因素,而在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到貨時間不斷被縮短的情況下,還想怎么做出差異化?拿什么差異化?
其實網購潛力最大的客群就在下線城市,上線城市網購滲透率蠻高的了。阿里、京東都在下沉,甚至打到農村去,大潤發居然端著金飯碗,跑去有錢人那要飯。大潤發最大優勢就在下線城市,最能夠跟阿里、京東一戰的區域也在下線城市,那里的客群價格敏感度高、網購普及率低,是時候該給牛仔仔找個殺馬特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