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是指特定時間、空間發生的行動,或者因人物關系構成的具體畫面,是通過人物行動來表現劇情的特定過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應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以人為中心的體驗細節、是一種鏈接方式,是價值交換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現形態!@吳聲《場景革命》
零售現場,顧客可以無感,經營卻必須變化。超市值得調整的,是適應消費場景的配套,包括品項、環境、內容和展示方式。
一、大量消費者習慣的現場,事實面臨著變革的機會
案例一:先來看幾張照片對比:
略作點評:
超市
專業店
圖1杯子有很多新品,但淹沒在雜亂的品種和平庸的排面上。
圖2:顏色鮮明,品種精簡,風格簡約。
圖3超市的整理箱,以價格為主要賣點。
圖4整理箱上的標貼、架子一起,營造了家中雜物有序歸類的場景。
圖5是放在正常貨架上的杯具,毫無場景感。
圖6是做了美陳展示的杯具,配合重點照明,似家中桌具安放效果。
圖7圖書似按斤賣的低檔市場,圖書變得很庸俗。
圖8調暗了燈光,提供了臺階,更像夜間在家讀書的場景。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選擇哪里?
案例二:再來比幾條特賣廣告語對比:
電商 |
超市 |
別讓生活糙了雙手---換季來支新手霜 |
護手霜換季特賣 |
如何解除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 |
低脂產品特賣 |
雨傘除了擋雨還要上相 |
雨傘省心價特賣 |
沒有果醬的面包怎么吃的下去 |
果醬主題特惠 |
我和棉拖鞋不離不棄 |
換季特賣 |
懶癌必備,能電動的堅決不手動 |
電動產品折扣 |
如何度過一個逼格滿滿的假期 |
旅行去吧!產品特賣 |
有錢不能亂花,會讓生活品味飆升的物件 |
均一價 |
不涂唇膏我會發瘋—壓箱底推薦 |
唇膏特賣 |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喜歡哪句?
我們也一定非常熟悉下面的圖標:
對這樣的標語,多少人還有感覺?
以上,不是經營管理的全部,不同的市場、不同的客層、不同的媒介,可能有不同的側重,零售,總歸要立足未來,立足年輕潛力市場,他們的喜好,應當是零售適應的大勢,所以,以點帶面,我們很希望探索超市零售需要去實踐的場景演進。
二、超市小場景變革的五個必須
很多零售人會說,場景更多應該是購物中心的事情,像餐飲、購物、休閑、社交等大的場景需求;而對超市來說,業態自身在面臨角色化,可能最重要的不是大場景,而是小場景!
為了實現小場景的變革,超市必須實現五個轉變:
(一)必須減品騰空間
任何時候的經營,都需要圍繞成本、效率和效益來,我們常談零售要回歸到商品,而商品回歸需要渠道和環境基礎,當下的商品渠道正在經歷顏值和工藝再設計的階段,市場已經形成了海量基礎,多渠道之下,消費者進入碎片汪洋+窄項選擇兩種極端,社群由此興起,小眾亞文化市場更具空間和效率,大量要素過時,這些變化都昭示著商業效率選項必須先做減法。不能空杯,不能去舊,新生永遠沒有機會!
拿圖1的杯子來說,超市的貨架上真的需要這么多杯子嗎?寬度和深度該如何協調?關鍵要分析超市客群至店的購買場景,是中年人圖便宜隨便買一個裝裝茶?是父母幫孩子買一個安心杯具? 是年輕人發現自己杯子不時尚想換?還是車上、辦公室、出差……各自的場景、各自的客群、各自的追求,超市你的重點群是誰?顯然,滿足主體客群并引導潛力客群是超市的流量責任,保持實惠款并凸顯流行款是品項配置的策略選擇。這樣,不符合兩大需求場景(實惠&流行)宗旨的很多品項都應該被干掉。
當然,減品,減什么?減多少?如何減?核心是先評估于效率,后決策于場景,持續于常態優化!
(1)確定減品范疇----評估現有品類品項配置的動銷率、周轉率、價格帶、綜合渠道貢獻度、品類走勢等;
(2)確定留品方向----評估市場專業店的品類專業賣點、顧客消費主力訴求點;
(3)確定留品邊界----調研精簡化、效率化的寬度與深度規模,顧客消費豐富性邊界性認識;
(4)決策增品空間----評估顧客消費的場景特征,包括時間、人物、情感、關聯品類、行為動作等。
必須強調的是,減品騰空間需要通過綜合評估和持續優化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騰出多大的空間,取決于消費場景的容量,需要切合周邊環境、企業能力綜合決策,商業該有思想,但可能并無絕對標準!
(二)必須重組內容
不同于購物中心的業態大場景,超市小場景的內容核心要圍繞短停留和快速決策而進行內容重組。
單純的圍繞購物,顧客顯然只有被分流。重組內容,需要:
(1)豐富購買場景,主要在品類組合及美陳展開;
(2)豐富使用場景,主要在宣傳上激發聯想;
(3)豐富售賣場景,主要在商品產業鏈上前置或后置,如盒馬鮮生的現場海鮮加工、現場拼盤等;
(4)激發聯想場景,你在購買商品時想到的是什么?哪些產品引起共鳴?
(5)設置更多趣味,比如孩子在大潤發會記住圖書區(高度適合孩子)、運動器材(和父母玩玩球)、玩具(摸摸玩玩)、魚(認識一下)和兒童樂園(親子記憶),我們的賣場能給孩子什么樂趣?
重組的內容依據有哪些,包括廚房場景、客廳休閑、居家潔凈、親子時光(帶子購物、游戲、郊游、學習、打鬧、運動;)、親友歡聚(在外的Brlunch、在家的小聚、郊外的家庭聚會)等。以上種種,要整合更多的內容進入現場,結合商品延伸前后服務,讓顧客極致便利,內容才有更大價值。
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增加什么?
當然,我們不敢保證增加或調整一些內容業績一定會大增,但舒適性一定能喚起更多的消費共鳴。
(三)必須加品豐富場景
對超市來說,最主要的內容還是品類和商品的調整,新功能、新設計、新風格、新安全、新流行的要素,這一點,需要超市供應鏈配合,變革,來自于對舊有模式的動刀。
如電器類該引進無人機、機器人、小型美容儀器、流行配件、料理機、酸奶機、煮蛋器、電熱飯盒、電動玩具等;體育用品除了常規籃足排三大球和羽乒網三小球,如拳擊、健身、垂釣、跑步、燒烤、攀巖、騎行、瑜伽等新類,當前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擴充新類排面,二是優化氛圍,三是改善宣傳;這些,絕對是線下要向線上學習的。
(四)必須照顧場景效率
超市當然也要考慮員工陳列、補貨、倉儲及管理等一條鏈上的效率,場景,不是商品組合大亂湊。對顧客來說,商品有不可分割場景(必須或必然性關聯購買,如排骨湯所需原料、啤酒炸雞等)和可分割場景(可獨立滿足所需,如單買水果、飲料等),不可分割場景的效率來自于配比,可分割場景層次來自于體驗水平和操作藝術性,如過去面包要果醬配,可能當下 “面包+飲料+玩具+書+綠植”更有場景力!如下圖,不是你把很多東西堆放在一起就是場景,他需要厚度和正確的關聯!
(五)注重場景美感
場景的營造也是有層次的,如同百貨的櫥窗,它取決于人們的藝術鑒賞能力,生活體驗能力和美稱轉化能力。
以下同為治愈系綠植,你更喜歡哪一種?
三、場景的時代性
場景的美感是個時代的話題,要有細節,細節要足夠真實渾厚才能引起共鳴。筆者寫這段文字,實在是蜻蜓點水和班門弄斧,幾張照片也并不代表什么,更缺乏當代流行生活的感悟和厚度,場景,也只有讓新的零售勢代進行延伸和設計。如同天虹COOL+、Brookstone、漫書吧等一樣,場景富含著體驗,體驗交織著跨界,為顧客提供更多的甜點、癢點、尖叫點和興奮點,具有親切的代入感,而這些,可能也是新零售的未來!
對于場景,不敢保證你做了一定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一定孕育著迎接未來的機會。我們的商業,營造新的消費喜愛有很多方面,場景,是融合了商品、服務、設施、行為和內容的根深方向,體現了當下融合、效率、分享、鏈接等各種思維,不管本詞如何絢麗,從本質上講,都是去打造消費認同的價值感,從而最大程度的實現商業的流量轉化和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