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城9又3/4站臺自2016年8月19日開業納客至今,已經兩月有余。今天去市調其“客流”、“品牌”、“公共裝飾”時,發現該街區顧客稀稀落落,一片冷場的景象。持續關注該街區,發現諸多思考之處......
一、就9又3/4站臺街區自身而言
首先,其自身是鄭州零售購物中心主題街區的首例,真正意義上的“市內街區室外化”,突破了鄭州本地商業項目“空間上的同質化”,在項目的“形”上差異化經營,別開新面。
其次,其公共裝飾從“天、地、墻、柱”思維進行大膽變異創新,將燈光、色彩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將綠植、地貼運用合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
第三,豫文化、河南味在該街區運用的恰到好處,“豫語”、“少林功夫”、“二七紀念塔”、“豫劇大師常香玉”、“河南名吃燴面”等諸多地方特色,在小街區中綻放,迎合本土消費者的胃口。
第四,品牌組合上“新奇特”。售賣河南紀念品的“豫游記”,手辦動漫“南瓜動漫”,手工定制的“皮藝傳奇”,專屬定制照相的“小傾心照相館”......但從品牌名字上足見不一樣的新鮮。
二、就萬象城自身而言
首先,“高逼格”向“接地氣”轉型。萬象城整體定位奢華精致店,TOD"S、ESCADA奢侈大牌進駐很“辣眼睛”。但是,PRADA、Burberry至今圍擋門臉,未能進駐是萬象城顯得尷尬。品牌的進駐是與當地消費能力相匹配的。萬象城倡導的“精英消費”對于鄭州市場而言畢竟不是主流消費力,“大眾消費”才是鄭州市場消費客群的主導趨勢。鄭州的城市定位需要萬象城去考量,其一再主導“精英消費”“高端消費”,想憑借其實力推動整個鄭州商業“上臺階”,卻疏忽了鄭州本土實際的“接地氣”,使得其引進的諸多大牌成為了“花瓶”。“夢想合伙人”金標百盛的早早撤場,傷及了萬象城的元氣,推出9又3/4街區妄圖“療傷”,實際效果未佳。
其次,“寡不敵眾”,妄想用小街區9又3/4這個“點”來扭轉萬象城整個“面”,有些力不從心。只是2100平的面積,只有40家品牌的“精致街區”,雖引來了部分“問道而來”的時尚青年,但是好景不長,青年們過了那股子“新鮮勁兒”之后,只有“冷場”。
三、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萬象城是“國字號”央企,其作為全國第六城進駐鄭州,“入嫁”鄭州,帶來了真冰場、玩具反斗城、反斗樂園、曼玉餐廳等諸多新品牌,造福了本土百姓。也許是“水土不服”,或許是“嫁錯郎”,鄭州萬象城的日子不好過。
品牌效應與客群消費力的脫節,商業定位與市場環境的錯位,萬象城還需要繼續“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