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公司的問題都是在會議中討論與解決,這樣一來更凸顯了會議的重要性。所以,每遇到重要的事要開會,遇到要解決的問題還要開會,甚至統一一下思想仍要開會,當會議撲面而來時,有人戲稱為“云山會海”。像趕場似的參加一個又一個會議,無法抽身做正常的工作,許多有緊急工作在身的人對會議產生了厭煩甚至逆反的心理,當一有抵觸情緒,會議就成了擺設,不得不開,但效果如何可能只有“天”知道了。
DK也陷入了這樣的會議怪圈,一到月初,各種會議通知觸雪片一樣掉下來,讓人應接不暇。有段時間,DK的人戲稱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途中。會議開得多了,各種問題也暴露了出來。一次開工作匯報會,對匯報時間做了明確的規定。每位匯報人的風格各樣,有的條理清晰,點到重點;有的卻不知所云,像是在打太極,用了很多招式,卻不知重點在哪里;還有的自得其樂,陶醉在自我營造的氛圍里,遲遲不肯結束,直至超時一倍多,主持人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打斷他的匯報,其實這時他還沒有說到重要內容……會議像一個越積越重的疾患,顯現出來的是會議的冗長和繁雜,背后暴露的是工作的拖沓、無重點、無效率。會議越開越多,解決的問題卻越來越少。
時任DK的總經理意識到盲目開會的嚴重性,他看到了盲目開會背后的隱憂。頻繁的開會,說明大家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強,都試圖通過開會解決問題,把問題上交,而不是從自身的立場化解問題;會議成為跨部門溝通的工具,但卻沒有從流程制度上予以規范,這讓會議大多流于形式,一次開會解決不了,就再一次開會,直拖到最后人疲馬乏,許多事情就不了了知;會議占用了太多工作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
背后顯現的問題如此嚴重,他立即責成辦公室出臺了一項會議管理要求,簡單地說,能開電話會議的不開現場會議;能開短會的不開長會;能少數人參加的不要求多數人參加;能不開會的不能主動召集會議。不管大與小,每次會議都要出具會議紀要留存于系統中,要寫明待解決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案。他意識到,會議顯現出來的僅是表象,背后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與不清晰,這是讓員工疲于應付各種會議的根本原因。DK借此開始了新一輪的流程制度疏理工作,這次疏理邀請咨詢公司一起,請他們從第三方的角度看DK的管理流程。DK的管理也借此上了一個新臺階。
作為一名普通的總部員工,宋玉最真觀的感受是會議變少了,她發現原來經理每天幾乎都要開會,而如今很少參加會議,經理也有更多的時間指導部門的工作。出臺會議要求后,各部門出現問題不再試圖通過開會解決,而是通過流程與制度規范,開會解決的是一個問題,規范流程與制度解決的是一系列問題。
DK出臺的緊急修正方案,表象是對亂開會議做的一次規范,背后理順的卻是效率低下、員工懈怠、溝通不暢、流程不順的狀況。這些問題是企業發展的絆腳石,早一天清除,企業能早一天輕裝前行。
零售職場箴言:
一家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成績與問題并存,發現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視問題不見,上下都得了近視癥,看不清問題的根源,小問題積聚成大問題,久而久之,企業就被拖累得步履蹣跚,前行的包袱愈重,發展就愈慢,直至停滯不前。
(每周五更新,春節期間兩周未更新,這個月補上吧,祝各位讀友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