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網紅店最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上海的人民廣場相繼開了兩家網紅店,一家來自廣州的“喜茶”,另一家則來自北方的“鮑師傅”,這些網紅店開業至今三個多月,由于排隊人群越來越狂熱,催生了排隊黃牛。
而喜茶的一杯茶飲從二十元炒到了上百元還限購,很多黃牛全家出動排隊,一天居然能掙上千把塊,來自廣州的喜茶剛入上海兩個月,連開三家店,店店火爆。這火爆場面唯有當年的徹思叔叔的芝士蛋糕才能與之相比。
熱門小吃店年年有,而如今的網紅店為何如此備受關注?
商品投放市場前,做足廣告
喜茶來上海之前,其在上海本地知名的側重介紹吃喝玩樂的自媒體上打了廣告,轉發量超過10萬,這就招攬了潛在的10萬本地消費者。
選擇熱鬧市口
無論鮑師傅還是喜茶,都是開在上海最市中心的人民廣場,而且商家會讓消費者在大路上,或者購物中心的中庭排隊,用長長的人流隊伍,吸引好奇的路人拍照留念上傳微信朋友圈,達到加速傳播的效果。
鮑師傅開業時,正值上海入春的下雪之日,零下三度堪稱整個冬季最冷的幾天,但也擋不住熱情的人流,這在當時形成了滬上驚人一景。
商品新奇,稀缺性,且物美價廉
喜茶在上海來福士門口大塊招牌貼著“一天只賣3000份”的通告,老板解釋說為了保證品質,20-30秒制作一杯喜茶,因此售賣數量有限。
這與蘋果店的營銷模式相同,蘋果店每一代新品出來之時,分批進入渠道和零售門店時,門口所排起的等候購買的長隊。饑渴營銷對于新品而言,屢試不爽。
無論喜茶還是鮑師傅,其商品單價也不是很貴,性價比極佳,比起星巴克動輒30元的飲品,喜茶只要20元,而相比現在滬上各大制作精美價格匪夷所思的蛋撻,鮑師傅的卻只要3元。商品的性價比和稀缺性,這兩項如同虹吸效應一般,導致商品被追捧的熱度久久不能消除。
高顏值、性價比極佳的商品,讓消費者既能拍照留念,又能有炫耀感。
消費者的“曬”
如今的“曬”,分為好幾種,出于不同目的的傳播群體。
第一種是最常見的“曬”,這種消費者年年有,年輕人居多,在沒有網絡社交媒體前影響力還不是很大,自從有了微博微信,這種“曬”滿足了很多喜歡炫曬消費者的心理;
第二種是自媒體從業者,近年來,各種社交平臺積累了大量的自媒體從業者或知名大V、微博微信直播,這些自媒體從業者也需要內容采集,當下最熱門最新奇的餐飲或玩樂無疑都成了極佳的素材,他們的傳播性不容小覷。
第三種是新聞媒體和一些好奇路人,這些屬于旁觀者,旁觀者的角度會更客觀,但會帶有更大的煽動性和事件放大性。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零售的“場、物、人”還是主要的決定因素,熱鬧路口的場地,永遠是最具投資價值的,性價比極佳的商品再帶有稀缺性的特點,吸引愛“曬”的年輕消費者,線下也是同樣能做爆品,不是么?
對于想要長久經營的零售業態,“爆品”也會帶來諸多長久經營的隱患,畢竟徹思叔叔當年在滬上的火爆,似乎是剛剛發生的事情,上海人來瘋似的熱情,讓品牌方及其容易失去理智、迅速開店、極大增加原材料的采購、店員招募無序,這些都對品牌方想要長久經營零售業態埋下了不少“定時炸彈”。
要知道,把一種飲品或者餐點,做成消費者以為之依賴的習慣,并非是一兩年的消費習慣培養。相比各種新式的西式面包糕點,生煎油條豆漿無疑是無法替代的傳統。
如果難以克服階段性的時間段培養,那任何一種飲品餐點的熱鬧場景只能是曇花一現,對于商家來說,則更需要認識到自身商品的定位,考慮如何做好常態長久經營。
(來源:聯商網百人薈成員 陸彥)
- 該帖于 2017/4/8 14:3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