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建設新模式
我倒覺得甭轉型了,直接消亡吧。說企業經營管理,自己IT部門管理建設也不強;說信息化規劃、架構、選型評估、實施、項目管理/需求管理/驗收管理、培訓、推廣、客服支持也不強;說開發技術技術不強,說技術應用也不強。當然沒出路了。
這么多年我眼睜睜看著開發外包、實施外包、運維外包。近幾年更看著咨詢+IT公司直接對接業務部門和老板,以提升業務為項目目標、IT作為項目中的配套工具角色屬于項目的一部分,這下根本沒IT部什么事,怎么快捷解決業務是關鍵,這是業務規劃根本沒有獨立的IT規劃。我們已經和IBM、麥肯錫、羅蘭貝格、蓋洛普、德勤、畢馬威、奧美、美世做了很多咨詢+IT的項目了。
二、我們軟件公司怎么看我們自己的IT
我們軟件公司也有IT部,我們自己也用信息化軟件。
我們是堅定的業務領導IT。我們的業務戰略規劃是按照戰略地圖方法論做的。戰略地圖方法論是平衡體系發展的方法論,里面必須有一項是IT支撐,這就是IT規劃的源頭,這樣就把業務和IT連接在了一起,防止業務規劃和IT規劃兩頭搞脫皮。
我們所有的高管(含CIO)必須接受EMBA教育。大家要統一思考、寫作、規劃、管理、決策、匯報的方法論,誰說一個事一句話,大家都立馬明白要講什么、要什么層次體系結構講,這樣溝通效率高質量高、起摩擦小/磨合時間短/磨合成本低。方法論不要自己眼界窄瞎意淫瞎創造、現代企業已經有成熟的現代企業管理方法論,拿來先僵化在實踐用的過程中知道優缺點了再優化。
三、IT進化:業務流程再造?
為啥IT認能參與戰略決策的太少。反思一句:沒有匹配的戰略決策能力,怎么能參與戰略決策?
對于IT人參與業務部門的業務流程改進,反思一句:這是誰的職責?業務部門的經理和高管是干什么的?誰更有能力來規劃與推進業務團隊執行落地兌現?
四、IT進化:大數據分析?
有人妄想癡想幻想,有一臺黑盒子或軟件,數據進去,出來就是知識黃金。但這在現實是不存在的。我們有挖掘算法、有統計工具、有多維旋轉切片上鉆下鉆工具、也有報表工具。企業經營更多的需要外部數據(政府、金融、消費者、競爭對手),企業管理推進執行需要內部數據。數據在線、互聯存取、匯集、統計關聯這是機器能幫我們做的,但從數據到信息,從信息到知識,這條漫長之路還得靠我們有業務思路的人來琢磨。就算兩個因素做交叉配比分析,有人能看出許多,有人啥也看不出來。
五、IT轉型:電商?
說現在電商,看似IT又不似IT,所以大量企業設立電商部,在電商平臺上直接運營,根本沒有企業IT部門參與。只有企業搞自己的電商官網,才加入IT部門來一起做,但還是電商部主導?
現在電商平臺的軟件功能難道不復雜嗎?他們需要培訓、實施、推廣、定制、客服了嗎?為什么就單內部信息化軟件就復雜的需要培訓、實施、推廣、定制、客服呢?憑啥就做不到windows server和OFFICE辦公軟件這樣不用培訓的軟件呢?windows server作為服務器端軟件難道不復雜嗎?說明企業信息化軟件開發商該進化或被革命了。
六、怎么走
我是沒找到IT部門更升級的光明闊路。對于重型定制化IT,就當一個正規的軟件公司來運營,設立CEO和CTO而非CIO領導。對于10來人的做協調的IT團隊來說,干脆全部外包托管,業務部門直接從業務提升入手。
當然,我以上說的是兩個極端點,現狀下不死不活不好不壞維持現狀的企業IT部門占大多數,還能繼續混這種模式。那就繼續混吧。
(_阿朱呂建偉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