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購物中心時代的井噴發展,商業地產開發已不再只是傳統模式的不斷復制粘貼,而是越來越重視“體驗”。曾經紅極一時的百貨零售開始因為電商沖擊、同質化嚴重、體驗感不強而出現疲軟。各個商家開始將眼光放在優化客戶體驗的業態調整上,而兒童業態正逐漸成為新興購物中心家庭式消費的帶動力量。為了在傳統競爭中突圍,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紛紛引入兒童業態,大打差異經營牌。
兒童消費井噴 商家紛紛看好
兒童業態的魔力,就在于“一人帶動全家”。兒童業態的虹吸效應,讓購物中心紛紛通過加大兒童業態占比,提高客流拉動商場銷售,兒童業態也因此成為購物中心爭相強化的重點。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兒童消費市場已成為不斷增長的巨大市場。有公開調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14歲以下兒童數量約有2.5億,其中城市兒童約9000萬,兒童消費約占家庭總收入的25%,并保持每年9%以上的速度遞增。
其中,單以每個家庭年收入10萬元計算,每年用于兒童的直接消費支出就超過2.5萬元。“其實這與目前國內家庭結構也相關。”何偉堅說,國內大多數均是獨生子女,家長也更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費。
另外兒童是家庭的核心,抓住了兒童,就等于抓住了整個家庭,商場的人氣自然就上來了。有調查數據顯示,全國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消費者中,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占到69%,70后占到47%,80后占到36%。傳統百貨商場,人均停留時間1小時;家庭購物場所,人均停留時間則是4.3小時。
目前在部分一二線城市,僅兒童業態中的體驗類,新興購物中心甚至會開辟超過10%的營運面積專供兒童娛樂。借助兒童業態的帶動效應,百貨乃至購物中心還可延伸出餐飲、美容美發、書店、咖啡店等相關消費。
相比餐飲、服裝等其他業態,兒童業態利潤率也很高。來自重慶市零售商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兒童相關產品利潤率相比傳統服飾、鞋類商品就要高出10%~20%。“因此,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驅使下,兒童業態頗受購物中心青睞。”何偉堅表示。
適可而止
盡管西安購物中心的兒童業態在隨著各個購物中心不斷的新建而不斷增加,同時兒童業態在各大購物中心的業態占比中也是穩步提高,但就目前的比例,業內有專家表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10-15萬平方的購物中心,兒童業態僅占比5-10%,而日本的購物中心兒童業態卻可以占到20%以上,超過餐飲在購物中心的配比。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購物中心都適合兒童業態,如果購物中心要去調整兒童業態,也應有的放矢。首先,需要一個鮮明的主題去吸引家庭到訪,并且應該適當加強兒童樂園及游樂,加強體驗類及早教類的兒童業態;其次,要將兒童專區做得更加舒適、培養穩定消費群體,安全、便利、室內色彩等相關問題需要考慮;最后,在業態的搭配里,一定需要有撬動一家三口的聯動消費。
2013-12-24 09:41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