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狀,老牌零售企業魯商集團作出了抉擇,向購物中心轉型。
眾所周知,去年以百貨業為主營業務的零售企業備受沖擊。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像魯商集團一樣選擇向體驗性強的購物中心業態轉型的傳統零售企業不在少數。
不久前,艾摩瑞策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已開業運營的1729家購物中心中,運營模式趨向購物中心化的百貨店占比26%。其中,以新光天地、百盛、王府井等傳統百貨為代表。
業內人士判斷,對于零售企業而言,購物中心化如同電商化一樣,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未來的被看好,一時間讓購物中心成了香餑餑。艾摩瑞策截至去年12月的數據顯示,我國購物中心累計商業建筑面積已經超過1億平方米,平均每年開業的購物中心高達100家。
“賣菜的開始做購物中心,養豬的也開始做購物中心,賣水的也去做購物中心,而且都是一開口就是三年能做100個。在這種背景下,誰才能把購物中心做好?” 紅星商業地產副董事長張華容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購物中心專委會秘書長武瑞玲看來,這就必須考慮未來什么業態會最受消費者喜愛。她認為,國家“單獨”二胎政策放開后,第四代嬰兒潮即將來臨,無疑會使得兒童娛樂、兒童教育、兒童培訓等的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因此兒童業態未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業態,應該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
成長灣兒童社會體驗公園運營商融道中國執行總裁鄭展進一步表示,中國家庭從“4+2+1”模式轉變為“4+2+2”會帶來幾個變化。首先就是人口總量的變化,到2015年以后每年估計會新增2300至2500萬人,兒童占總人口的比例會超過20%。其次,0歲到14歲的兒童產業市場交易規模應該會突破兩萬億。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正因如此,目前中糧大悅城兒童業態的比例正在逐漸提高,會成為今年的重要發展方向。中糧大悅城商業管理中心總經理助理危健平如是說。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怎么去吸引消費者。武瑞玲建議說,這可以從五個方面去著手,首先促銷形式要多種多樣,其次娛樂服務要豐富多彩,第三餐飲業態要獨具特色,第四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第五要大力引進知名品牌入駐。并且在此基礎上,以獨特的主題概念打造出吸引人的體驗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