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陪客戶吃飯,喝了不少酒,至少自己感覺是朦朧的,但回公司后卻收到了兩個人的短信回復,一個是淮海老王的,一個是聯商網云燈大姐的(自認為叫大姐比大師好,大師太假了,大姐才夠親切)!從事超市將近十年,從營業員到信息員,到店長助理,再到店長,再到獨立開店、整體招商、營運策劃,感覺十年間也就敬佩過兩個人,一個是我師傅,殷太山,真正意義上將我帶進超市的人,教我營運、教我策劃的人,再一個就是,僅憑幾篇文章,讓我折服的人,云燈。這段時間很迷茫,迷茫的不知道該怎樣繼續耗費了十年最美好時光的,超市經理人生涯,現將迷茫提出來和大家分享,若聽不進純當我在吐槽。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供應商渠道不斷下沉,導致一種最明顯的現象,對于完全靠供應商送貨上門的門店,經營單品日益趨向同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一個縣城的所有具備一定規模的門店,都在銷售著同一條碼的促銷洗衣液,或者紙巾,偏偏這樣導致了最原始的惡性競爭。今天和云燈提到本人切實經歷的一個例子,本公司二店在去年12月15日開業,開業時做了款特價水餃湯圓3.3元/斤,采購價為3.2元加額外返利2%,在開始時銷售異常火爆,顧客反映很不錯。但是一禮拜之后,同鎮競爭對手推出一款2.9元的湯圓水餃,本人出于想讓顧客了解貨品品質的想法做了款,云燈不敢相信的價格2.6元/斤,看到這很多人會想,這東西能吃嗎,不瞞大家,銷售之初很火爆,蓋過開業那批,但慢慢的顧客反映出來了,不好吃等等,還好采購不是很多,不然對于公司的品牌宣傳會有很大副作用。
作為超市,我們可不可以更新下原有的思路,不要一味的復制別人的經營特點,做一樣的特價,出一樣的單品,真正的營運,是做他人所不做,想他人之不敢想。經營別人所不一樣的品項,每個店的存活,必然有他的優點存在,怎樣更好地融匯這些東西。才是我們這些經理人更該做的事!
2014-03-28 09:08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超市,單店經營是沒有出路的,單店門檻并不高,早晚都會惡性競爭。老板沒背景沒后臺不流氓,很難玩得轉。
超市,連鎖才是王道,集中采購降低成本;挖掘特有商品,做差異化競爭;集約運作,降低成本。真正的連鎖,不應對店長要求過高(哪能找到并留住那么多能人),更多是理解指導和規范,監督執行。
中國的誠信體系比較薄弱,規模整大了,采購成本和運作成本都降不下來。公司安排個選址差,租金高,采購成本沒優勢的店址,單靠品牌,哪個店長能拍胸哺準保做得好,發展風險自然變大。
沃爾瑪在美國白手起家,三十一年就發展壯大;有成熟的借鑒,資金相對充裕,中國連鎖超市發展了二十年,規模普遍相對偏小,美國的誠信體系比中國健全是主因吧。
做超市,銷售的大部分都是標準化的商品,一個超市要領先與對手應該是綜合實力的較量。如:1、采購能力。同樣的商品,你賣3元虧本,我采購的量大,我賣3元還有毛利
2、超市的購物環境、超市的服務、超市的銷售氛圍、超市動線的設計和賣場的規劃、
3、商品的品類管理,是否提供了適合當地消費習慣的優質商品。(記住是優質的。否則顧客來一次就不會再來了,認為是賣假貨的)。以有競爭力的價格通過恰當的銷售方式賣給顧客。超市是寬而淺的行業。要控制各分類的品項數。并提升平米效。
4、超市的營運水平涉及到超市的運營成本,賣場形象、DM品項的選擇。銷售業績,損耗等各種指標。
超市之間的競爭除了以上的項目,還有很多如:缺貨、選址、經營業態的配套、顧客滿意度等等。并不一一列舉。并不是價格戰這么簡單
2014-04-14 08:55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