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鍵是人氣,一樓、二樓.....幾樓的整些啥都不重要,沒人全部白搭,親民的、高檔的,招租容易做活難,也不看看各大商場一個一個的整,其實個人覺得深圳萬象城可以學的地方很多,并不單指它的高檔,重點可以有如下用反向思維定發展格局,重點如:
1、停車位夠嗎?要來的方便。
2、有便利的交通嗎?巴士、地鐵、直通車。
3、定位群體的衣、食、玩、設備、文藝學識都有嗎?
4、有穩定的會員客群嗎?有相應的折扣、禮品嗎?會員有驚喜嗎?
5、有足夠的競爭力嗎?比別人便宜還是比別人服務好?可以一玩一整天不會煩嗎?
6、空間設置合理嗎?會讓人感到不會舒服或壓抑嗎?
7、有潛在的風險嗎?長期投資必須做好考慮與管理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順祝:商祺
米總又給出一個方向來!
對于商場或者購物中心來說,人氣的確是需要重點考量的;
本來百貨存在的價值,或者說她的意義,就是提供給消費者一個終端的購物體驗;
按照特勞特的定位理論,以及波特的競爭論,不單單是商場,包括品牌,可能只是一個心智模式,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提到一個品類,第一印象就是某某品牌或者是在某某地方購物;
那么我們的營銷方式如何轉變,如何線上,如何o2o或者其他新興的方式,那么這一點應該是不變的真理;
但會要求商場尤其的專業,那么越專業的部分,就越需要差異化;
按此理論的;商場最終的定位,要么是純奢侈高端的定位體驗,要么是純女性購物的時尚體驗,諸如此類;
對于商場來說,最終會以某一個品類為主打牌,并且會越來越集中,其余的業態或者是其他自己不善長的部分,會逐漸的剝離;
只有這樣,諸如我買奢侈品,那么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恒隆;
位于中間的部分,現在還領跑的第一八佰伴等,在消費者心中沒有明顯識別特征的商場,還能繼續領跑嗎?
那么現在還不是很成熟的女性主題商場,是否隨著市場的發展會成為百貨的主題趨勢呢?
我個人認為,
如果一個商場的定位首先是要考慮周圍的商圈,以及人們的購買力。
如果商場位于市中心位置我的想法是:
門前廣場:有少許的停車位,然后大量的地方可以作為節假日進行商演的場所。
-2:停車場,也可以劃分區域進行外租。(例如洗車店)
-1:超市(主營高端精品超市,進口食品占30%)
1:主營一些奢侈商品(例如:珠寶首飾,名牌手表,化妝品,箱包一類的。另外我會留出外租肯德基,這樣肯德基也會帶動一部分客流。)
2:主營精品男士服飾
3:主營女士精品服飾
4:主營男女運動服飾
5:美食天地,與兒童室內主題游樂場
6:電影院,電玩城,ktv。
我個人認為現在電商很發達,但是傳統商場還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利用一站式消費,購物,娛樂這種優勢來抵抗電商。所以賣場不應光有商品,還要有充足的娛樂設施。來引導顧客來我們商場消費。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請大家多多指教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