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萬寧及吉之島在我了解的印象中單店的損耗率一直較高,原因我就不了解了,也許是相對開放及繁華的賣場,導致的,我所負責的店基本要求都是千分之三以內,十多年來幾乎沒有超過這個數的,當然也沒有因為盤點賠過錢,倒是丟東西的當月扣錢倒發生過幾次,畢竟奶粉是人家常關注的。分享一下幾點:
1、個人認為要關注過程,而盤點只是最終的結果,日常有丟東西及時補上,自然大家也都緊張了,比如丟了奶粉,相關的人員及時的承擔合理的責任,當然公司也有該負的大部分責任
2、盤點系統,單據的可追查及完結情況,是否往來單據未完結的,當然一般情況都能做到;
3、如果以進價結算,要了解整箱進貨與單件商品是否存在差價,同樣的整拆散未及時做調整,日積月累也會產生較大盤點的差異
4、差異數的分析,某次盤點中我發現剛進貨的單據沒有實物,就去查監控,沒想到,已收貨的單上沒有將拒收貨的商品劃掉入了賬,當然最后供應商還是補回了此批商品的損失,在監控下失誤是可以做為證據的。
5、歷史數據的完結,一般盤點都會將庫存修正完結,細心的人看損耗較大的商品的進銷存明細賬就可以發現這個商品出問題的具體日期,從而找到這個商品流失的原因,當然最理想的是能追回商品(我公司一般半年盤一次,最大一次找回近兩萬元的損失,大部分為收貨部的失誤,當然最后找到當時的單據近十大箱,并找供應商補回)
6、看錄入數據與實際數據是否相符,也許只是操作人員的不小心,就可以導致兩個商品的庫存不準
個人見解:盤點損耗率只是個表面現象,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別太為結果操心,要懂得分析結果,找出日常工作中的流程不足進行杜絕,一個月盤點一次,很好找的,只要你有心以及對你的系統有足夠的認識。
2014-10-11 13:04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