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內部調整都要當新聞做,搞得那么高調,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非阿里莫屬。內部講個話,顯得特特重要,并且對創業眾生,對企業經營,乃至天下營生都愿意奉獻,也要搞個動作,讓在外面傳播,為企業和品牌宣傳造勢,也只有馬云。
創業者奉此為圭臬,說明時代真的變了,而社會也真的發狂了。
張勇不僅榮升,更是權重。這波新聞熱度還沒有退,張兼任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的爆點積踵而來。看官們不要忽視張一并兼戰略委員會主席的消息,是意味著銀泰商業已完全入于阿里囊中。互聯網圈一陣興奮,最大線上兼并線下龍頭啊。這個事件似乎開啟了真正的020之門,走上了互聯網顛覆傳統的時代大道。這可是沈國軍起家的根底啊!整合的大勢是必然的,只不過沒想到來的這么快。估計多數商界大佬們沒看明白。
但究個底,此時的銀泰商業是燙手山芋,一般商界大佬還接不了。而對阿里來說,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是華山一條道。這步棋,面上是阿里吃了銀泰,里子卻是沈妙高一招。
2013年10月,阿里和銀泰牽手,張勇和陳曉東敲錘,被媒體看做線上線下零售巨頭020破冰之路的開端。當時筆者我也在現場,張氣勢滿滿,但陳坦言,完成真正融合要面臨巨大的商業系統改造。那時的腔調也好,態度也罷,其實也符合當下的角色定位。同樣,電商們大呼小叫的激動萬分,線下業界五味雜陳,不可置否有之,坦然接受有之,和陳觀點一致有之,否定也不少,也是近兩年來的零售生態寫照。差不多半年后的2014年陽春,阿里以認購銀泰商業新股及可轉換債券的方式,持有銀泰商業9.9%的股份及總額約37.1億港元的可轉換債券,總投資額53.7億港元。在北京的發布會不僅雙方遲到一個多小時,且草草了事。回頭看兩次活動,更像是唱戲一般。到今年五月,帷幕落下,原來前面真的是中國戲劇開演前的鬧臺曲。任何的產業升級遞進演化,都有一個重要的混合階段,泛渠道不過是一個說法而已,實質是大家都在探索。再說,這種探索也只能是大佬之間的游戲,大多數跟進者是玩不起的。所以,近兩年時間合作,阿里銀泰的020行動乏善可陳是可以預見的必然結果。
互聯網走到今天,門戶是第一波,搜索和游戲是第二波,社交和電商是第三波,依次第而行。在歐美,大致也是這個路線。先有大眾和社會的基礎,有聚集效應和能力,技術和消費市場都具備了基本條件,通過一個端口一臺電腦往無限里延伸才有意義和價值,信息的容量巨量倍增才是可行;如同門店需要增加顧客的停留時間,媒體希望增加讀者的閱讀和停留時間,需要粘度,游戲就有機可乘了;逐漸地,社交迅速上位并形成風潮,購物也就萬事俱備。到今天,可以看作是互聯網的規律。那么,對互聯網本身來說,到了一個重要的關口。這個關口首先是互聯網野蠻的生態遭遇與世界先進性文明要求同步帶來的挑戰,其次,作為信息技術創造的文明,本身在中國社會也遭遇巨大的產業法律建設、經營倫理、商業文明和社會責任的挑戰;其三,需要與發達國家共同面對全球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未知性。另外,中國商業也到了重要關口。第一個關口是一樣的,其二,信息技術創造的互聯網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和挑戰;第三,中國傳統商業自身發展無論是模式還是生態也到了一個必須全面變革的時代。只不過互聯網加快了這個變革。盡管中國的電商也是垃圾多,談不上什么競爭力,不過是享受機遇的紅利而已,所謂的風口上飛的豬。但我如果說中國傳統零售業已經成為市場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大多數零售人肯定不干,要找我算賬。但這一波,首當其沖的中國零售業將體無完膚、身心俱碎卻一定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所以,蘇寧的決絕是對的;所以,陳曉東說的對,沈國軍做的更對。當然,陳是操盤者,沈是投資家,考慮和測量的一定不在一個頻道上。用了三年時間布局,今天的沈終于將銀泰商業完美脫手。交給阿里,與資本市場,與共同奮戰的團隊,與顧客,都有了體面的交代。
而走到今天的阿里,需要面對三個坎。
淘寶雖然如日中天,但也是命運未卜。網絡消費的成熟,將推動電商企業和線下零售的分化融合。且崇高必致墮落,PC端的低端零售市場紅利經馬云這兩年的搗鼓,更加速淘寶出局的必然命運。升級版的天貓命運類同,衰退跡象已然顯現,往線下走于天時人和也到了時候。所以,馬云對線下零售業的整合是必然的一步棋,吃別人的不如收兄弟的。一是文化的融合不容易,而兄弟的總是更順暢;況且銀泰和阿里本就一個城市,文化不僅可以融通,團隊的整合也是相當容易的;其三,阿里是土豪,銀泰卻是業界貴族,馬給足錢,沈給足面子。更何況,其他商業龍頭未必帶見阿里,阿里也未必帶見他們。阿里需要一個整合的樣板,銀泰是最佳者。
其二,阿里在太多的領域出手布局。已經不是跨界問題,更不是投資戰略。正如他這個人一樣,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這樣的玩法也只有他有。阿里身上背負的關系、資源太多。那么大的市值,那么多的機構,總是要變現的。今日的馬,是風口上的紅旗,也是資本市場的活棋子。看阿里和馬云的做派,只有他玩別人,他人遑論駕馭。大家心知肚明,如何轉移和變現,才是唯一的重點。表面上花錢杠杠的,爽氣痛快,但危機重重;雖然充滿巨大挑戰,但也有條件,時機也好,這是唯一的機會,冒險也必須試一試。所以,橫跨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影視、保險、商業零售等,以及涉及生活服務的眾多產業。
第三,基于前兩點,馬必須將資源、品牌和市場紅利用盡用透。而危險也恰恰來自于這里。無論是佛家、道家乃至儒家,力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是至高法則。況且,一直來,阿里不斷在要,在得,卻看不到馬的舍。“要放手了”。更像是馬一直來講的故事和演的戲。得了時代的便宜,還要挑逗這個時代幾句(這是馬一貫的作風),并還洋洋自得,卻倒也迎合這個時代的口味。馬的確是把握時代的高手,然玩火者必自焚,我算杞人憂天,操他人的蛋。
在今天的背景下,阿里居時代高位,領潮流之先,身邊的高手如云,這些賬應該算的明明白白。正因為一直算的明白,看的明白,才有今天的阿里。所謂70后、80后的當權不過是說給市場聽的故事。這一步棋,到今天也是算好要走的,正如很多人很多錢要走掉一樣。當潮水退去,人流散去,阿里也幾分天下,各入笑到最后一群人的囊中。況且,在零售方面,阿里的投資,實質是在經營;而在其他領域,阿里的經營,倒不如說是在投資。算的再明白,秉承的還是在亂中取勝、成者為王的思維模式。所以,張勇強調“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方式去改變商業和供應鏈”,更像是一句成功流行的廣告語。
回頭再說銀泰。阿里短短兩年投了那么多,還談不上“系”,而銀泰成“系”,卻是沈國軍歷經十年的布局。了解的人并不多,沈悄無聲息中構建一個銀泰大盤。他從商業出發,塑造了一個很好的品牌,構建了很強的價值鏈,一直在推動他在地產、礦產、物流和金融領域的布局,并在這些領域極為有效地發揮著杠桿作用。今日的舍,正是為了更大的得。這個舍,也正恰如其分,正當時候。再說了,他在北京王府井、杭州湖濱和成都市中心等強力投入,搶占城市最核心的區位,正是線下商業咽喉之地。這些資產雖重,泡沫卻不高。等商業再歸位的時候,沈又居于城市的潮流之巔。銀泰系戰略清晰,路徑其實也清晰,這盤棋,以退為進,從容等閑,難得糊涂,更高一籌。
阿里從零售出身,今天盤轉手法再眼花繚亂,故事再天花亂墜,還在零售經營中。看阿里的投資路徑,幾乎都是輕資產。馬云只適合在天上飄揚,真搞重資產,將走向亡命之路,所以他的菜鳥物流無論如何是需要其他高手才能真正走上正途;銀泰從零售出身,跨入金融,轉身卻入了重資產的圈。這十年下來,步步為營,路徑清晰,而且零售的苦心經營和不動聲色的布局,也為城市核心區的資產添磚加瓦;在近年中國資產泡沫壓得經濟透不過氣來的當口,沈反向而行,真正布局未來十年,不僅是投資家,更是戰略家。
人行江湖,不過白云一朵飄。各自有宿命。
馬天生是開店的高手,賬算的神機;而沈有投資的稟賦,作局無痕似仙。
創業經營,看來還是只掃自家門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才是上上簽。
2015-05-27 16:30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