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第一個,還是小店與大店的競爭,缺少生鮮,對方有生鮮。如何競爭?這個我倒是嘗試過,生鮮是周轉最快的商品,也是生活必須品。
當時情況很像,我用是敏感商品里面的副食品,生活必須品,這要看地區,那時候在云南,我選糖類,白糖和紅糖。地區不同,敏感商品不同,一般可以用糧油調味品,當然洗化類也是可以,定期搞日常促銷,不是檔期促銷,每日的店促。還有,會員特價商品,磁鐵般的吸引顧客。
百貨也可以用均價,或者按重量銷售,比如紡織品。最好,開展這些之前,對競爭店做深度的市調,找出其商品結構或者營運弱點。
縱向陳列,垂直陳列,同類商品采取的陳列方法,可以增加視覺效果和集中商品群,方便購買,方便商品管理。
促銷的策略,看門店情況,陳列資源。如何搞,先換位思考,門店定位。先說這些。
商品配置,這個話題很大,明天詳解。
營運采購分工不同,采購對于重點檔期DM要求正常,其他還是交給營運。畢竟不在現場,不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營運不等于運營,運營包含公司很多部門,范圍更大。
采購做做什么,營運做什么,部門職責已經決定,各家有些差異。
采購引進商品,營運管理門店。
首先感謝白狼老師的回復.我們是400平的標超定位是中低消費,顧客的需求大部分都是剛性需求,商品采購進貨價格也可以,有一個問題就是經營時間做差異化我還有疑問,就現在來說這個夏季只有早上和下午兩個消費高峰期,因為中午太熱人都不出來了,但是大超一大早就用生鮮做超低價促銷大部人分都去他那了,我們這人少的可憐,如何應對這種情況,米面糧油的店內促銷一直在做,
順便說下對比,我們是400平的標超,對手是6000平的大超。我們日營業額7000-9000元之間毛利在18%.他們是40000-50000大概,這是正常的銷售情況.
小店做精細和特色,相對于競爭店,類別上沒有優勢。可以對于個別小分類做重點,畢竟沒有生鮮。
生鮮早市,操作過很多年,你們可以考慮增加品項,為什么不做生鮮?哪怕做一部分也可以。
說點商品管理,你問的是商品配置。這個要看分類,最好是小分類,單品數量,是否比較豐富。
還有一二三線品牌商品情況。對于A類商品的管理,商品管理先從大到小,進行分析,看那些類別貢獻率高,然后做暢銷滯銷分析,記住,暢銷分析,是類別下的分析,最好是正常銷售,排除促銷因素。還有一種,陳列面積占比和類別銷售占比。這些都要實踐學習,習慣的時候,頭腦中現有類別和商品組織架構,后有單品。顧客一般直接想到單品。 補充一點,商品管理包含營采,非商,訂貨,收貨,企劃,很多部門的統一規范,很多人看到大系統的采購和賣場營運很強,沒有注意到其他非商部門的保障。這是系統問題,不是靠單一一個就能解決好的。
搭配你指的是什么?
2015-06-11 11:13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5/6/10 22:04:00 被修改過沒有執行,其他都是空談,監督很多門店都有,監督的角度和層級不一定對。考核有很多,但是對于銷售積極性的不多。
永輝的合伙人制度,可以參考。一線員工待遇很低,中高層很多沒多少進步動力,必須要更長時間積累才能進步。
很多不敢改變,不想冒險,不敢擔當。有多少人員才有多少門店,多是讓顧客開心,很少讓管理和員工開心,不開心的服務不會產生開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