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立企業與員工是合作伙伴關系的理念
傳統的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是雇用和被雇用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下,雖然企業一直強調員工應具有主人翁的精神,但事實上,這個主人翁的地位很難被員工在思想上加以肯定,他們始終認為他們是處于從屬的地位,因此很難對員工產生有效的激勵。如果樹立企業與員工是合作伙伴的理念,才真正肯定了員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從而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認可與尊重,就能夠對員工產生持久的激勵效應。
二、充分授權,以“上君盡人之智”的姿態給員工以充分發揮的空間
我們會發現有些主管,表面上將工作交由下屬全權處理,可心里卻是放心不下,在工作過程中多加干涉,或者給予員工過多的建議和想法,員工僅獲得形式上的授權,而事實上卻是創意處處受限,無法發揮。其實,通過完全授權的方式,不僅可以訓練員工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而且可以將員工創意潛能激發出來,同時也是對員工信賴的表現,這種做法會使員工感受到企業的尊重與重視,有助于建立企業內的信賴關系。以生產石化產品ABS而位居全球行業第一的臺灣奇美公司董事長許文龍,在管理企業時,遵循的風格和觀念是道家的“無為而治”,也就是“不管理學”。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真的就什么也不管,他是授權給他的下屬,讓他的下屬去管理,他充分授權的結果是讓他的部下個個忠實于他,每個人都竭忠盡智地把公司管理得“讓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同行們都畏之如虎,無不退避三舍”。同樣,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社長張富士夫說過:抑制人的思考能力,要求部下不求甚解,一切按上司指令執行的做法是一種無視人性的做法。
三、完善企業合理化建議
合理化建議制度是管理的民主化制度,是一種較為成熟和規范化的企業內部溝通制度。主要作用是鼓勵廣大職工直接參與企業管理。并且可以通過上情下達,讓企業的管理者與員工保持經常性的溝通。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從1951年起推行合理化建議制度,當年就發動職工提出建議1831條,到1976年達到463000條,平均每個職工提出建議10條以上。公司對建議者發給高額獎金,而且因為制度的本身的民主性和員工直接參與的快感,大大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和榮譽感,滿足了員工的成就感,促進了員工的使命感,增強了企業的整體凝聚力。
四、營造一個充分溝通,信息知識共享的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內部溝通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大的發展。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黑板報、企業內部報刊雜志、內部電視網絡、內聯網等多種傳媒,運用座談、會議、電話交談、網上聊天等多種方法,使員工公眾能方便地了解到各種所需的信息與知識。
五、為員工提供培訓升遷的機會。前面提及有的員工追求知識的更新,追求自我完善和超越,在流動中實現增值。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訓升遷機制,迎合這些員工的心理,滿足他們的發展要求,就可以減少員工流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