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動力CEO汪振俊分析:電商沖擊實體零售,是一種二元分法,事實上,現在出現了實體零售-電商零售-互聯網零售的三元格局。 整個新零售下一個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點,已經不僅把互聯網看成一個跟消費者去銷售的通路,越來越多商家正在走向把線上和線下一體化的去考慮、一體化的去經營。
|
人貨場的問題
傳統零售企業的集貨能力是最強大的。聚合了國外數以千計的優質供應商,與中國企業對接的時候,最早是接觸到中國大型零售企業。而互聯網企業在集貨能力上應該是最弱的,比如小紅書,積累了不少用戶,但一旦碰貨,甚至碰工廠,就會感到資源缺乏和非常頭疼。
但是,人貨場中,互聯網企業的強項在于人,他們總是從一個細分人群開始切入,對某一細分人群的理解比電商和傳統零售企業更深,于是他們能活下來,甚至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用戶。他們的模式也最輕,本質上,他們是服務型電商或者說是服務型企業,然后再把貨逐漸加上去。
而電商的強大,強在了場。阿里給電商建立了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騰訊加上京東,也無法趕超。生態系統是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一舉超過了線下的商圈的價值。而且電商的場離用戶距離最近。**都打入用戶的朋友圈甚至是社交圈了。這種“近場作戰”是對傳統零售企業的一種兇狠的截流。
而在今天整個商業的發展走向新零售,在第三階段圍繞著人、貨、場的重構,特別是人、貨、場當中所有商業元素的重構,是今天走向新零售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它的成功與否其實核心就是我們圍繞這些人、貨、場商業元素的重構能不能有效,能不能真正帶來效率。
趨勢動力是一個走在信息前沿的數據化企業,洞察品牌經營“數據化的訂單、數據化的交易、客戶信息的數據化等商品和信息的結合。趨勢動力CEO汪振俊表示,其實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要完成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最終每個企業都要變成一個大數據支撐的企業。
每個公司都因為互聯網的產生、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因為互聯網的滲透,都正在變成一家數據公司,我們怎么樣利用數據真正給我們插上翅膀,最終去滿足最終客戶的需求,就是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我們化繁為簡,一定是要經歷的這個過程。(作者:多商網)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