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6月25日下午,日本高島屋百貨宣布,將清算并解散其海外子公司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將于8月25日召開相關的臨時股東大會,店鋪預定于同日關閉。
高島屋方面稱,上海高島屋受國內消費結構、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實體店西消費低迷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門店經營難以為繼,最終做出歇業決定。據《聯商網》了解,上海高島屋百貨于2012年開業,已營業近7個年頭。據高島屋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三年以來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自2017年起,業績期的營業利潤為虧損98萬、114萬、866萬人民幣。《聯商網》了解到,上海高島屋百貨年營業額約5億左右,但虧損由來已久,歇業傳聞已有2-3月。
業內人士向《聯商網》透露,高島屋百貨本來籌劃擴建二期,計劃引入電影院等多元業態,但最終被SOHO拿下,這也切斷了高島屋企圖通過計劃調整升級成購物中心以自救的后路。該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高島屋百貨在選址上存在先天硬傷,項目位于上海古北富人區,該片區匯集了日本人,臺灣人,香港人等,同時區域離市中心太近,只有兩三公里,導致商業競爭過于激烈。其次,在項目設計上也存在尷尬之處,做百貨太大,做購物中心又太小。種種因素導致了高島屋百貨敗走的必然之果。
《聯商網》了解到,天山虹橋商圈屬于成熟商圈,之前古北板塊的兩個購物中心項目均遭遇失敗了,一個叫星空廣場,
熟悉高島屋百貨的人都知道,高島屋旗下超市業態經營理想,根據高島屋的設想,未來計劃將超市業態單獨展店,但隨著此次上海高島屋百貨的關閉,這一計劃恐也就此擱淺。
據悉高島屋在日本國內的不少門店已轉型成購物中心求生存發展,比如東京日本橋商圈店。
再看上海的其他日系百貨,如原本不被看好的大丸百貨,目前來看活得還不錯,這與項目由中國團隊經營管理,本土化的結合做得更到位不無關系。
1831年1月,飯田新七在日本京都烏丸松原創立高島屋,主要銷售二手服裝及棉料織品。后于1898年開設大阪店。目前,在日本國內有19家店鋪,在海外有四家,分別是新加坡高島屋、上海高島屋、胡志明高島屋和泰國高島屋。此番上海高島屋的關門,正式宣告高島屋從此退出中國市場。
(來源:聯商網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