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近期隨著家樂福中國業務易主蘇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大型超市業態--大賣場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只是這次重新成為話題的原因不是當初代表先進零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激起的浪潮,而是大家對它未來何去何從的思考和擔憂。
確實,自從PC端的傳統電商時代開始,進而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電商,傳統大賣場就已經開始了對它自身命運的終極拷問。從樂購、家樂福等部分洋品牌的陸續被整合或退出,到新一佳、人人樂等本土區域零售大賣場的倒閉或收縮調整,再到沃爾瑪、大潤發近幾年關店的新聞屢見報端,傳統大賣場業態就像一個垂垂老矣的山鷹,仰望著自己曾經翱翔的天際,思考著自己的未來:路在何方?
對于上文提到傳統大賣場近幾年的現狀,導致這些品牌變遷的表面原因雖不近相同:成本上升、電商沖擊、管理缺失等等,但筆者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大賣場業態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下行的必然。一旦一個業態的發展和自身變革慢于市場和消費者的腳步,也就宣告了其即將被淘汰的命運。因此面對處于業態生命周期下行階段的傳統大賣場,只有深刻剖析自身的長短板進行模式的優化和重構,才有煥發新生機的可能。
而且,在當今波云詭譎的中國零售市場,有很多互聯網新零售的創新和傳統零售企業的變革都可以給大賣場業態模式優化和重構帶來很好的借鑒。其中,以永輝為代表的傳統大賣場品牌的革新之路,是值得大家研究和驗證的。雖然永輝的新零售嘗試還處在摸索中,永輝云創的業績表現也不亮眼,但是永輝在傳統大賣場上的變革路徑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剛剛公布的一季報顯示,永輝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222.3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0.28%。此外,于2018年年末已拆分的永輝云創2018年度營收21.46億,同比增長283%。)。
從目前變革階段的復盤來看,以永輝為代表,變革結果較為正向的傳統大賣場,其路徑有其以下幾個相似的關鍵特征:
無疑,從大賣場業態的前世今生,再到上述部分企業變革且結果正向的案例,我們可以預見接下來大賣場的存在模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將會從傳統的搶占核心商圈提供一站式購齊轉變為基于全城區域戰略點位布局的前店+后倉的模式。其中:
1.前店主要功能是“應急+體驗”,主要提供基礎品類(米面糧油、生鮮等)和應急品類(女性用品、計生用品等)以及新品嘗鮮性品類
2.后倉主要功能是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非食品品類以及前店品類的存貨,應對線上的購買
如下圖:
同時這一模式的變化將對大賣場業態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要素產生深遠影響,具體表現在:
1.選址方面:核心商圈的重要性將會下降,基于全城物流規劃的點位將會是選址的核心
同時對于物業的面積要求會大幅度小型化
2. 規劃方面:前店后倉的模式將會使現有大賣場的布局規劃從根本上發生變化,后倉的功能性將匹配到家服務并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整體協同效率需要大幅度提升
3. 投資方面:整體賣場的面積以布局變化,會帶來固定投資方面的優化,后倉的設備投入將會增加,但前端的物業投入以及裝修將會很大程度減少,總體的投資將會下降
4.供應鏈方面:未來大賣場供應鏈的豐富性以及深度將會是大賣場業態存在的基礎性前提,屬于基礎性服務,各品牌之間的差異化的可能性不會越來越大
5.物流方面:物流的作用將會上升到價值鏈的戰略高度,它與前后場及配送的協同效率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該業態的成敗
6.人員運營:運營模式的變化會促使人員結構及組織的結構性變化,前店后倉的人員配置將會倒掛,門店將以小的業務單元進行有機聯動和響應
上述大賣場業態核心要素的變化方向是基于目前大賣場的困境以及創新試錯后的階段性預判,筆者認為這些對目前大量的已存傳統大賣場門店模式優化和困境突圍更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我們深知傳統零售的創新和變革刻不容緩,但我們也清楚從零售行業的規律和特性以及中國極不平衡的市場發展結構來看,顛覆式的創新是不可能的,必須是在充分了解現有情況的基礎上推進的漸進式革新,這也就是為什么當下新舊業態共存共進的原因所在。但我們始終堅信:大賣場,這個曾經在中國零售版圖上叱咤風云的業態之鷹,不會沒落地走向中國零售歷史課本,它一定會義無反顧地磕掉爪子上的老繭,磨礪自己的喙尖,褪去厚重的舊羽進行自我救贖。
因為,路在腳下。
(來源:聯商專欄作者 零獸小陳 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網立場)
- 該帖于 2019/7/4 17:1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