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購物中心里的衛生間,還是景區內的公廁,在入口處總是會聚集著三四個(或者更多)百無聊賴的男性。
由此也有人提出了世界級難題:“為什么女廁所的排隊總是那......么......長”以及“為什么女朋友/老婆上廁所時間總是那......么......長”。在刨根為地尋求一個答案的時候,也會發現另一個問題:衛生間不應該僅僅包含衛生間,是否還應該有個等待空間呢?
在設計工作中,我們很容易用慣性思維去限定某個空間的“樣子”,特別是衛生間這類的空間,除了最功能的屬性,還承擔著給不同狀態和情緒的人提供一個休息調整的空間,因此設計過程中人在這個空間內外的感受與感知才是核心。
讓公廁與咖啡的異類組合,如廁的剛性需求和等待空間的加入,使單一且單調的功能空間向有質量的城市交往空間轉化。剔除人們對公廁的刻板印象,使其成為城市生活中人群交織的關系樞紐。
在西安唐城古遺址附近,有一間四周環境皆為傳統仿古建筑形態的公廁,剔除了人們對公廁的刻板印象。
美學對于設計來說是最低要求,是應該放置在設計末端所考慮的內容。將建筑與空間設計放置在更大的社會格局中,結合社會現狀去解決一些問題以及改變一些刻板認知,彌補更必要的社會層面的缺陷,才是正確的城市建筑與生活空間的設計思考。
該公廁的東側緊鄰商業體及步行街廣場,北側面向住宅社區,緊貼唐城墻古遺址。本次設計要求有延續中國古建筑的元素符號、達到與周邊和諧自然的目的,并且要減少改造難度,構造要簡單,施工周期要短,保持人行道的連貫和通達。
因此設計方首先抹除原有公廁仿古建的物理結構,找回其基本的功能原型,在滿足時代性、除去意識形態隔閡的前提下,去創造具有普遍意義的建筑,一種“非參照”的建筑。
利用原建筑的單側戶外空間進行延展,將整體建筑分成三部分構成,即公共洗手間和閱讀及咖啡空間,兩者用開放式走廊連接。為了弱化建筑在舊城墻下的突兀感,設計將建筑延伸出來的疊加空間的尺度設定到最低程度,從原最高點迅速降到最低點,運用人的慣性接觸距離產生視覺幻象,削弱了高度的特征。
公共洗手間和咖啡空間用開放式走廊連接
咖啡空間
咖啡空間整體高于走廊空間15CM,所以進入時會有一級的踏步,門拉手設計了不同的高度,盡量完善不同身高的習慣使用尺度,將拉手的圓柱體單斜面切割出一個平面,也減少了人們手拿飲品開門時容易脫手的幾率。
室內的裝修幾乎沒有任何裝飾感,可以說是很素凈,反而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留有更多的余地。室內空間落成后,意大利illy咖啡就已入駐投入使用和運營。
公廁空間
公廁空間設置在走廊另一端,男女左右分開。第三衛生間為獨立空間,便于殘疾人與帶嬰兒的民眾使用,并且在材料運用上注重安全及容易清理的屬性。
每個廁所隔間的上方有使用燈提醒內部是否有人,洗手與干手一體化龍頭的運用減去了獨立干手機,避免了濕手情況下走動的情況。
洗手間內都設置了寵物樁,女廁內部增加了補妝照明及全身鏡,鏡面運用不同大小的幾何圖形設計,并安置在不同角度,使空間靈動的同時避免了整體鏡面產生的大面積反射造成使用過程的內心干擾。
設計了寵物飲水、避雨歇息的功能
布魯諾·維塞的著名假設認為,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只有能夠成功地表現出一個內部空間的物體才能夠被認為是一個“建筑”。然而公共休閑場所卻是可以穿越的、可以使用的、可以進入的,滿足休閑、體育、文化、美食、消費、社交等多方面的要求并與景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因此公共休閑場所所涉及的建筑可以叫做“無限空間”,試圖達成一種與公眾直接的、盡量包容的關系。而在本案例中,設計方在很巧妙的達成了“兼容并蓄”:倚傍古建筑卻不顯得突兀,功能性延伸為附近居民和游客提供歇腳的驛站,甚至還考慮到了遛狗人士的需求。
將人行步道貫穿整個建筑,產生一種自然進入狀態,行人可以停留,周邊居民在這里相遇、寒暄、關愛動物,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磁場中接觸、聚攏并被拉近,為人群的聚集提供契機。并且道路將公廁與閱讀和交流空間兩處不同使用功能的區域分離,功能互補又互不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