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馬云來說,選擇此時退休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畢竟在當下的電商時代,馬云造就的電商成績無疑是輝煌的,在這樣一個充滿號召力IP的庇護下,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馬云都是一個雙贏,只是在沒有馬云思想的指導下,阿里巴巴的未來將走向何方呢?
在馬云退休之前,其實阿里巴巴的管理權已經移交到張勇手上,可以說在新消費浪潮的驅動下,阿里也迎來了“神算子”張勇的時代。
在新零售流量越來越吃緊的當下,張勇的上臺無疑是一種考驗,就在最近,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盡然開始布局“輕會員”,這在如今社交電商當道的時代,支付寶上線的“輕會員”或許會加快線上線下流量融合的步伐。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個輕會員是花唄官微宣布和芝麻信用組成“信用CP”,是為消費者帶來的省錢大殺器,有花唄有芝麻,不充值就能辦各種大牌“輕會員”,消費者可以先享優惠再付錢,讓消費者在各大消費場景“有信用就夠了”。
舉例來說,消費者在輕會員模式下,10元換取5張8元,用戶可通過芝麻信用評估通過或者凍結10元花唄額度。如果全部5次優惠都消耗完則付10元,消費者累計享受到40元的優惠;如果一次也沒有用,則用戶無需付會員費。這樣的計算模式下,消費者不必再花冤枉錢。
支付寶方面稱,“輕會員”是支付寶今年面向B端一系列會員能力創新中的重要部分,后續支付寶還會有多款新的會員能力陸續釋放。
當然了,成為輕會員的方式也很簡單,支付寶搜索欄搜索“輕會員”,即可進入,用戶在需要的會員下點擊注冊就可以成為輕會員了。
自從阿里開始高喊“新零售”口號之后,可以說就加緊了線上線下流量的整合,而此番布局“輕會員”無疑是讓消費者提前享受會員權利,在保證消費者利益的情況下,對于B端的商戶也是一種流量扶持,這樣的戰略布局無疑是一種To B和To C的雙向保障。
其實,這幾年阿里一直在利用自己的流量在做現在滲透,之前的“口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由于阿里在社交領域一直找不到自己的突破方法,所以始終沒有給自己的流量賣出一個好價格,而此番布局“輕會員”除了讓用戶提前享受會員權益外,更多的是讓用戶在好的權益簇擁下提升阿里產品線的粘性,從而為后期的營收做輔助。
不得不說,近幾年受社交電商趨勢的影響,電商在會員方面的滲透正在逐步多樣化,尤其是之前云集的上市,更讓業界刮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電商會員”風暴,而會員背后的優先待遇,更是可以讓電商企業針對付費場景而大做文章,只不過現階段對于很多用戶來說,一方面沒有養成很好的付費意識,另一方面在個人信息方面,用戶不希望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而暴露自己的信息,這樣的話就會造成會員福利升級的斷層,而此番阿里出臺的“輕會員”模式,無疑是一種新的流量融合方式。
當然了,這種會員福利的待遇也不是誰想實施就實施,也只有像阿里這種有流量又有資金的企業或許才可如此囂張的實施,只不過,對于用戶來說,這樣的福利可以說前期還是蠻好的,希望后期不要生變,如果只是為了用戶享受待遇的推進,后期如果一旦形成習慣,那前期的福利也成為一種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后期反還,只不過,結果如何,我想我們也只有拭目以待了,希望最終的結果不會變成這樣,不然馬云真的就該不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