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胡潤財富報告》里披露了這樣一組數字:截至到2018年8月,中國大陸中產家庭數量已經達到3320萬戶,其中新中產的數量有1000萬戶以上。
如何占領3320萬中產家庭市場,早已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而高端電視市場可能是最接近中產大蛋糕的陣地。按照奧維云網的預測數據,2019年彩電銷量將同比下滑2%左右,但大尺寸和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而從奧維云網在去年發布的《OLED電視用戶調研報告》來看,OLED電視已經成為用戶認可度最高的高端電視產品,用戶對OLED電視滿意度高達97%,并且94%的用戶愿意推薦OLED電視。
一連串的數字似乎指向了這樣一個事實:當主導消費升級的中產家庭數量不斷擴大,OLED電視或將迎來銷量井噴的下一春。
除了宏觀層面上的推斷,市場中的種種跡象也彰顯著OLED電視的受歡迎程度,從剛剛結束的雙11大促中蘇寧和京東兩大3C電商巨頭的戰報就能看出,OLED電視大有統治未來電視市場的勢頭。
據蘇寧數據顯示,雙11期間蘇寧易購彩電雙線銷量同比增長46%,其中OLED電視的銷量增長同比超過450%。而把時間點再往前推一些,蘇寧還發布過另一份銷量報告,2019年上半年蘇寧渠道上OLED電視銷量同比增長74%,遠高于彩電市場的平均增速。
京東也發布了相關戰績,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開門紅”日開始一小時,OLED電視的成交額同比增長300%。一直被京東視為主場的618期間,OLED電視僅開售10個小時,就超過了去年同期全天的成交額。
比雙11戰報更有看頭的,還有電商巨頭們對于OLED的態度。
譬如今年4月份的時候,蘇寧聯手多家電視品牌推出了“OLED三超計劃”,覆蓋了蘇寧線下超過12000家互聯網門店資源,并將打造5家OLED創新技術體驗館、數萬個OLED銷售點、百家OLED體驗店,以及千場OLED新品品鑒會。同時也立下了2019年實現13萬臺OLED電視銷售,2020年增長到30萬臺的銷量目標。
短短一個月后,京東也針對OLED進行了戰略調整,與LGD簽署了打造“OLED電視聯盟”的戰略協議,將與創維、LG、海信、飛利浦、康佳、索尼、長虹等品牌聯合搭建OLED彩電矩陣,并全面啟動了OLED電視的推廣普及活動,諸如京東618、每月的”趣打開”主題活動等,不斷加大OLED電視的促銷優惠力度。
特別是在重慶新落地的京東首家全球體驗店中,OLED電視不出意外的成了黑電品類中面積最大的展廳,同時也是展品最豐富、科技感最強的代表,再度印證了京東試圖提升OLED產品競爭力的信心和野心。
不管是京東、蘇寧還是3C市場的其他玩家,這些穿梭在商業游戲中的老手,無疑都是嗅覺敏銳的聰明人。
據市場研究機構IHS預測,2019年中國OLED電視市場將保持115.5%的增長,有望成為全球OLED電視增速唯一超過100%的市場;奧維云網也給出了類似的預測,2019年中國OLED彩電同比增速將達到130%,銷售量約為38萬臺,預計2020年將超過100萬臺。
畢竟在既成事實的市場趨勢面前,京東、蘇寧都不允許自己犯錯。
需要回答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何在彩電市場連續多年低迷的環境下,OLED卻成了逆勢上揚的“異類”?
問題可能在七年前就有了答案。2013年初被媒體廣泛報道的一則消息是,LG宣布55英寸的OLED電視開始接受預定,并將在二月份陸續交付。不久后三星也宣布將在三、四月份向中國市場投放大屏幕OLED電視。兩大電子巨頭同時發力OLED,直接讓2013年定格為OLED的市場化元年。
彼時取代了CRT市場地位的LCD電視正如日中天,依然有人給出了這樣的論斷:全球彩電市場的格局將因為OLED發生改變。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多半是看到了OLED較于傳統液晶技術的碾壓性優勢:
其一,在諸多新興的顯示技術中,OLED擁有自發光的優勢,僅僅是不需要背光源這一個特性,就足以讓OLED電視更加輕薄;
其二,LCD的色域只有80%—90%的標準色域,OLED的NTSC標準色域卻可以達到110%左右,可視角度、色彩表現和響應速度遠遠甩開了LCD;
其三,讓無數家長焦慮的藍光問題上,由于OLED的每個像素都能夠自行發光,只要向電極中輸入電壓,激發層就能產生所需要的彩色光,大大降低了藍光光譜的強度,對人眼的危害相對更小;
其四,OLED不需要額外添加背光模組,使得面板厚度可以做到0.97毫米,滿足可彎曲、可超薄、可透明的訴求,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化。
只是所有新技術的普及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需要長時間的市場教育,需要逐步降低產品成本,也需要解決規模化共贏的難題。OLED也不例外,從元年至今的七年時間里,除了和傳統液晶電視的擂臺賽,還需要和時間進行賽跑,以至于曾經擁抱OLED技術的玩家在中途選擇了背離。
不過等待OLED的不是七年之癢,而是加速市場普及的曙光。海信在今年3月份加入OLED技術陣營后,國內的OLED成員的數量已經呈現出了壓倒性優勢。哪怕是在海外市場,LG、索尼、松下、東芝、飛利浦等主流電視品牌,陸續成為OLED技術路線的堅定支持者,OLED迎來了新的轉折點。
同時技術賽道里的OLED也越發強勢。
正如高端電視市場一直有著被尺寸、分辨率定義的慣例,而OLED電視此前還只有77寸一個超大尺寸的面板。但在雙11過后的一個禮拜里,LG在深圳順電華強店正式發布了88寸8K的OLED電視,成為國內第一款商用的88寸超大尺寸OLED電視,也是第一款8K超高清分辨率的OLED電視。
不出意外的話,可卷曲電視、透明電視也將加快商用化腳步,OLED電視的全面普及已經開始提速。
借勢促銷、技術升級、加速普及……在外界還在討論如何向中產家庭滲透時,OLED打出的“組合拳”已然吃到了消費升級的蛋糕。
然而按照技術成熟度曲線給出的規律,OLED可能才剛剛進入新的增長周期,畢竟還有諸多正在醞釀中的紅利。5G和IoT即將引爆的智能家居場景就是一個例子,當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讓用戶的時間聚焦在家庭場景中,等待電視的不會是被邊緣化,恰恰是用戶回歸大屏幕的過程。
一方面,人們對于視覺體驗的追求是不可逆的,手機分辨率的逐步提升,電視屏幕的越來越大都是例證,也就意味著在智能家居的場景中,電視大概率會成為新的控制中心之一;另一方面,5G對網速的提升勢必會引發人們對高質量內容的需求,對電視屏幕的要求也將水漲船高,OLED恰恰是天平傾斜的一方。
如同在人類文明的每一個進程中,新技術可能會短暫缺席,但永遠不會遲到,屬于OLED的時代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