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前不久,零售公司KK集團完成1億美元D輪融資。它的模式非常新,代表著新零售領域的一股新趨勢,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看看其模式的新鮮之處,思考有什么樣的創新啟發。
01基本業務模式
KK集團原名KK館,其基本的模式,用該公司的官方介紹來說,是主打進口品零售,從全球范圍內甄選優質產品。
擁有獨立APP、小程序等多個電商形態,但主要以線下門店為主。
在線下,KK館門店有4種類型:
1、面積在200㎡左右的標準店,商品品類以進口品為主,時尚簡約;
2、面積在300~500㎡左右的黑金店,門店空間更大,商品品類較標準店的基礎上更為豐富;
3、以及面積在1000+㎡的旗艦品牌KKV,主要面向年輕一代的群體,兼具海外進口品與潮流新國貨。商品類別包括實用服飾、母嬰用品、花卉綠植、寵物用品、健康食材、特色酒飲、文具玩具等。
4、最新推出的新品牌THE COLORIST調色師,專門銷售彩妝產品。
根據實際的觀察,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主打高品質的、新潮的日用小商品的零售。
為了便于討論,由于KKV是公司目前代表性的品牌,以下的分析以KKV為主。
02定位
“人、貨、場”是新零售的基本邏輯,這已廣泛達成共識。可以以此為框架,來拆解kk館的模式,看看它具體是如何定位的。
人:kk館的目標群體是年輕人,具體而言大概是35歲以下人群,重點是85后和00后。
貨:用創始人的話來說,是“新、奇、特”,即選取新潮、特別的商品品類。以KKV品牌為例,據報道SKU超過2萬個,其中40%屬于定制化產品。
例如,與韓國某品牌合作定制100克的“一人月拋”小包裝洗衣液,迎合“單身經濟”需求。
場:在門店形象方面,kk館極力營造時尚年輕的空間美學。KKV品牌有顯著的設計風格,主打設計元素是集裝箱,大量采用鮮艷色彩(例如明亮的大黃色)。
內部貨品的陳列也極度追求設計感,有飾品墻、面膜墻、口紅墻、紅酒墻等貨品堆砌的整個墻面, 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KKV是年輕人愛去的打卡拍照熱門地點。
所以,總結來說,kk館的定位,是緊緊圍繞著面向年輕消費人群,據此在貨品與門店等方面做相應的文章。
03 小商品零售行業格局
理清了它的基本模式之后,讓我們看看目前線下類似定位的零售業態的行業格局。
主打專門做小商品的主要玩家是:無印良品,名創優品,NǒME,屈臣氏等。從品牌形象、產品風格,各自都有顯著區別。
但是,在其中直接瞄準年輕人群體的,目前也唯有kk館。
04 經營概況
根據媒體采訪報道,KK館的經營勢頭相當好。
KKV單店收入可達250萬元/月,最高門店可達400~500萬/月。
THE COLORIST調色師單店日均入店人流量在1.4萬人次,坪效達到1.2 萬
以東莞國貿的KKV為例,據購物中心負責人稱,該店月均銷售在300萬元以上,周末日均成交約為4000單,業績表現是該購物中心同類品牌的數倍。“周末日均客流2萬,8臺收銀機全開都不夠用”。
05 競爭力研判
按照上述分析思路,如果深入去挖掘其核心競爭力,可以發現其定位非常有差異化,因此其競爭力主要是圍繞這個定位來構造的。
可歸納為“兩位一體”:
“一體”,即最重要的第一核心,在于“貨”,即選品能形成高度差異化,并能有效滿足年輕人群體需要。
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說過,他可以什么會議都不參加,但是選品會就一定要參加,因為商品品種的確定是成敗的關鍵。
“兩位”,即兩大支撐,包括供應鏈管理與空間美學。
如果說選品是臺前演出的話,供應鏈管理能力則是幕后英雄。
對于標準化產品,需要有品類挑選能力,需要有與供貨商商談有利條件(進貨價、賬期、服務等)的能力;對于非標準化(定制)產品,需要具備有效回應市場需求的產品設計能力。
門店空間的創新,是引流的直接因素。畢竟產品再好,也需要“場”的配合,需要吸引消費者愿意進店的直接理由。
空間的創新,這也是新零售的“新”,所體現的地方之一。
06 前景預判
一家企業的前景怎樣,主要取決于它的核心競爭力能保持多久。KKV的案例上,其實就是看其“兩位一體”的核心能力能維持多久。
如果拆解開來看:
選品方面,長期的競爭力在于非標準化產品的持續設計能力。這樣的能力,有可能隨著市場經驗的積累,預計能夠得到加強。
供應鏈管理方面,也同樣由于經驗的積累,這方面能力大概率可得到加強。
而空間美學的創新能力方面,則相對要難一點,因為有審美疲勞現象。而數年后的重新創作,難以利用之前的領先優勢,或積累的經驗。
如果“劃重點”,我們可以看出,KK館的模式是否可持續發展,主要依賴于核心團隊的選品能力的保持、增強。
07 啟發
從當前的經營來看,KK館的模式很新,人貨場形成一個全新的組合。目前這個組合,形成了較強的差異化,也預計有比較強的生命力。
那我們就要進一步來看看,在戰略上、在創新上,它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
1、零售業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一是總額大,零售業是很大的行業, 2018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整個行業的絕對體量非常大。
二是線下零售機會多。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0198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8.4%。
社會很多聲音認為線下零售沒有未來,但從數據看,從KKV等小商品零售行業的經營看,線下仍然商機無限。
三是零售細分市場很龐大。由于市場大、人口多,消費群體存在大量可以細分切割的維度。這就意味著,極度差異化的零售商業模式,還是一片藍海。
2.“人、貨、場”有很大的重構空間。
根據零售定位的不同,“人、貨、場”有很大的重構空間,KKV在這方面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人、貨、場”的最終組合,形成了極強的差異化,并在市場上形成了全新的、獨特的零售業態。
此外,我們要注意到,貨與場要圍繞人的核心來展開。
3.“貨”是生命線。
零售業賣的是貨品,這是價值創造的根源。只有貨品的選擇,能夠滿足需要,才有企業生存與發展空間。不管是“舊零售”還是“新零售”都不能脫離這一本質要求。
所以,也祝愿KK館能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走上經營的快車道,為“新零售”的新模式、新創新作出強有力的示范。
(來源:聯商專欄 葉崑,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 該帖于 2019/12/12 15:5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