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文化生活品牌「十點讀書」旗下第二家新零售書店,于12月28日在廈門中華城正式開業。
中華城十點書店定位于「城市文化公園」,地處中山路、毗鄰鼓浪嶼,是廈門客流量最大(年客流量 4000 萬)的商圈之一,占地 2000 平米,單店承載了“6+X”的業態:“6”指圖書、好物、咖啡、書房、課堂和兒童館;“X”則是指十點書店將十點DNA——線上主播音頻延續到線下,在店內設置了 3 個燈塔裝置和 7 個聽書電話亭,實現全店紙質閱讀+聽書體驗,并聯合了 10 個品牌做跨界合作。
相比于十點讀書 600 平米的第一家店,中華城店無論是在面積、場景還是周邊環境的聯動都要更好。“第一家店只有書、課堂、親子三個場景,書店的屬性比較強,逛的時候會覺得還缺點什么”,所以中華城店里新增了更多生活的板塊,比如餐飲輕食、飾品香水,更像一個文化生活空間。
第一家店的大客流量(周末 3-4k)和優質運營數據(人均停留一個小時,消費單價100+)給后面的十點書店鋪好了路:在第二家店準備啟動時,中華城拿出了1萬平米的空間和十點讀書合作,不僅在十點讀書的 2000 平米店面上給出了大力度的租金優惠(租金成本降低 50%),剩下的 8000 平米也會和十點讀書一起篩選入駐品牌,打造一個以十點讀書為核心的文化公園。
在空間、選品和文化上,十點書店中華城店也有一些獨特之處:
門店內共有近 6 萬冊圖書,包括新書、熱點書、暢銷書、主題書和雜志;除了常規的圖書區域,還設計了兩條閱讀長廊——「閱讀大道」節奏偏快,主打動銷率好的圖書;另一條「墨香書廊」的書目以深度閱讀為主,周邊被綠植貫穿,配備舒適的長椅和沙發,供用戶隨時進入沉浸閱讀的狀態。
篩選了 2000 余種好物,包括食單札記、旅行文創、留聲電臺、飾品、零食,紀念品等;其中十點讀書 自營采辦了 98 個品牌,而對于香氛、紅酒、護膚、茶飲等品類,十點讀書則與更專業、調性也契合的 10 個品牌合作,如健康飲品品牌“go to park”主打“健康無添加的茶飲”,共同磨合選品、材質建議、道具制作和點位設計。
在篩選了好物的基礎上,把空間、物件與書的結合是十點書店的亮點之一,例如在紅酒柜臺旁陳列酒的類目,當閱讀一本《微醺時刻》之時,身側會有甘醇的紅酒可飲,通過把所有的物和書相結合,讓書店的每一處都更加“場景化”、“生活化”。
那用戶的反饋如何呢?林少告訴 36氪,在十點讀書試營業的第一周,大眾點評上已經有很多自發在十點讀書“打卡”的照片和視頻,而從數據上看,用戶在中華城店的停留時長和客單價也更高。
“書店是十點讀書向產業端邁進的一步,也是內容公司向平臺演化的路徑。”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告訴36氪,用戶的需求是非常多元的,所以新媒體用很輕的服務承接文章、音頻和課程;十點讀書APP幫用戶系統化的學習進步;而十點書店則是一個“體驗空間”,除了向線上導流、強化品牌的調性外,也能進一步真實的接觸用戶、了解用戶的需求、服務用戶,再反饋到線上的運營中。
線下對線上的反饋是兩方面的,一來線下的數據更多,可以有更清晰的用戶畫像、選品建議,幫線上的內容和電商選品做優化;二來十點讀書采用了微信新推出的書店收銀系統“微信青蛙”,用人臉識別的方式來收銀,未來這個系統會打通公眾號的后臺,打通的用戶數據則可以指導十點讀書做更多個性化的運營。
書店是十點讀書進入零售產業的開始,與此同時,十點讀書也以“日歷”為起點開始向出版業延伸觸角。今年 10 月,十點讀書發行了“十點讀書日歷”,一頁一日,每天會推薦一本好書,用戶掃碼即可以被導流到十點讀書平臺里閱讀。與之聯動的是,十點讀書在北京 798 藝術區“承包了”一輛“火車”結合日歷做策展,邀請了 50 位藝術家將車身刷成十點讀書日歷的“時光專車”。
日歷是十點讀書一次線上(公號、電商)、線下(書店銷售、策展)全線結合的探索,在 2 個月內,單價 99 的十點讀書日歷銷量超過 10 萬冊;后續的出版物也已經開始規劃。
關于未來規劃,十點讀書計劃明年在北京、武漢、上海三個城市繼續嘗試不同店型的書店;同時也會繼續推進短視頻內容的布局,繼今年以“十點讀書”、“十點電影”、“十點視頻”等五個號獲取 700 萬粉絲后,明年將試著加入更多情景劇的內容設計,讓內容、APP和書店三駕馬車走得更穩。
(來源:36氪 作者: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