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由此帶來的變遷,購物中心已從過去90年代的普通購物場所,轉變為提供多樣業態的綜合性購物場所,這從根本上改變了購物中心的空間形態。本篇文章筆者將會從商業空間的四個維度來和大家探討未來購物中心的空間趨勢。
01.
室內外空間界限模糊
關于界限的模糊,歸納總結,是為了解決兩個關系,人與空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探討這個主題之前,筆者先來帶大家看一下當代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 2016 年創作的作品《走廊II》,是一個 15.5 米長的通道,其外觀模擬了站立著的人體形狀。當觀眾走入其中,好像進入了一場黑暗與未知的旅行。
安東尼?葛姆雷-《走廊II》
通過這個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空間的狹小,感到內心恐懼,當即將走出的時候,看到大面積的光亮,情緒將會激動,充滿盼望。從這件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一是空間的屬性,二是人對空間的認知和感受。關于人與空間的關系,我結合以上兩點,通過我們的商業地產來具體分析。
A.灰空間與商業的深度結合
對于曼谷這樣的國際化城市,生活條件和空間形式都在不斷進化。曼谷城市密度高,室外空間有限,百姓急需新的適應熱帶氣候的室外生活空間。The Commons是一個位于城市中心的小商業項目,旨在創造一個活躍的空間,掙脫因體量小、項目展示面和主入口在城市輔街而產生的束縛。
The Commons
The Commons的主體是一個縱向的露天公共場所。底層為景觀,設有臺階、坡道、休息平臺、座椅、綠植和小涼亭等,整片區域處于三四層結構的陰影中,沒有陽光和雨水的侵擾,人們可以安心地在這里進行各種活動。三層和四層圍繞中庭設置室外空間,占去每層將近百分之三十的面積,與底層相連,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公共活動中庭。這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貫通整個建筑,形成自然通風,此外還在天窗下的頂棚內設置了兩套工業風扇進行機械送風和排風,保證在特別炎熱的時候中庭空氣依舊可以流通。
良好的通風和每一層精心設置的花園,讓這里成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半室外垂直城市空間,隨時歡迎人們來此閑逛和放松身心。
多層商業建筑一直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將顧客帶到建筑高區,The Commons對此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寬敞的底層空間設置了一系列臺階和平臺,人們可以散著步,悠閑地從一層走到二層。三層和四層的開口進一步加強了垂直空間的連續性,游客在底層可以清楚地看到樓上的店鋪,從而自然地被吸引到其他樓層。
盡管項目想要打通立面加強通風,但是種類繁多的商店讓建筑的外觀看上去十分凌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筑師在上層立面上安裝了一層薄薄的鋼網,一定程度上消解不同商店之間的差異,創造了一個輕盈而又統一的建筑外觀。同時,這層鋼網滿足了通風需求,并且讓室內外之間可以進行視覺交流。
中庭的頂部采用向上打光,仿佛懸浮在空中,給公共空間制造出一種安逸的氛圍。鐵網立面的照明時亮時暗,緩慢交替。燈光打開時,建筑的表皮被呈現在人們面前;隨著燈光變暗,表皮變得透明,內部空間逐漸顯現出來,明暗的變化讓建筑仿佛擁有了生命。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面圖
B.室內空間室外化,浸入式體驗
新加坡樟宜機場是一個室內空間室外化的一個典范。整體空間以新加坡「花園城市」為設計靈感,,因為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的美稱,所以星耀樟宜把森林搬進了室內空間,興建5層樓高的「星空花園」,超過2000棵喬木和棕櫚植物,和超過10萬株灌木,植物種類多達120種。利用雨水再利用技術,打造了一個40米高的室內瀑布。滿足了景觀、降溫、節能減排三個需求。
鎮江吾悅廣場是新城控股集團布局全國的第19座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位于鎮江市京口區丁卯橋路與經五路交匯處,總投資25億元,總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項目近“一”字形地塊,整體規劃共六層,地上四層地下二層,錯層設計打破既有思維定勢,讓空間更顯層次感;超長室內步行路線,圍繞主題中庭設置空間節點,使空間更具趣味性,消減人們行走購物時的疲勞感。民居、江景、雨巷三大主題中庭相互串聯,將鎮江的歷史與文化悉數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仿青磚側包板底部鑲嵌白色山形石膏板,裝飾以木條拼接、錯落有致的江南“民居”,寓意山間民眾日子蒸蒸日上,鄰里守護相望。
為了加強人在空間中的體驗,設計師富有創意的把油紙傘置于中庭之中,跟隨著音樂,油紙傘在韻律中開合,營造出煙雨江南的感官體驗。
02.
健康與環保
購物中心的健康與環保問題,因著這次疫情已經被大家普遍關注,其重要性,這里不再贅述,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已經運營的國內項目上面,學習它們的成功經驗。
北京住總萬科廣場
北京住總萬科廣場通過科技手段解決了很多商場內部環境的問題。它引進全球唯一一個基于實際性能數據的實時建筑標準—RESET,通過實時監測室內環境質量來確保消費者健康,打造出覆蓋整個商場的新風除霾系統,讓市民在霧霾天也能隨時游逛避“霾”,大幅減少了室內小型空氣凈化器的投放。系統技術包括:風管式循環風靜電除塵系統、風口式循環風靜電除塵系統、新風處理機組內空氣凈化系統等,在除塵優化設計方面,PAU機組和HRU機組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在滿足新風量達到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提高凈化過濾效果。PAU機組采用了“高壓靜電+亞高效過濾”的方式,而HRU則采用了“雙極靜電”的形式。
尚嘉等購物中心更是大量使用LED燈、改造電站、電子屏替換紙質說明、使用變頻扶梯等措施。這些做法不僅極大限度的提高了商場內部的節能效率,同時也為購物中心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另外,在軟裝和商業氛圍營造時,健康和環保的材料也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
03.
智慧與科技
近幾年,科技體驗、大數據在咱們國內購物中心遍地開花,但是形式還是比較單一和初級,而去年雙十一開業的重慶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無疑是電器零售業的一個全新物種。
將商品置入生活場景,讓消費者可以切身體驗到商品的新功能,打破他們對于同一品類下商品的固有認知,幫助他們發現更多需求。重塑消費者的電器選購行為模式,不再以滿足家庭生活基本電器需求為目標,而是幫助消費者進階向上,發現更多智能科技環境下的生活新需求,滿足智能生活新標準。
本店的最大特色在于“超級體驗”,對“可逛性”的要求做到了極致。店內不僅設有烘焙教室、美妝課堂、圖書沙龍等,還根據顧客的興趣、年齡、偏好等打造科技主題、女性主題、電影主題、兒童主題等多樣化的主題場景,通過人與商品的互動,讓商品在消費者的感知中“活” 起來。另外,國內首個投影區長達30米的光影長廊、全國首個攝照區沙盤模擬實景拍攝等高科技智能裝置都在11.11當天正式亮相。
阿里的購物中心“親橙里”,商場內部有精準的人臉識別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到訪人數、男女比例、車輛數量、商場人流的熱力圖、店鋪銷售業績和環境監控,準確度可以精確到秒。這樣一來,運營方能夠掌握每個時間段、每一個區域、每一家店鋪的數據。之后不管是對商場布局進行優化,還是后期招商,每一個動作都有依據。例如男性集中的區域,家庭集中的區域,可以根據客戶偏好選擇不同的組貨策略。這樣店鋪的轉化率更高,可以大大提升商場的坪效。親橙里可以利用現場的顯示屏,進行個性化的廣告推薦,也就是說在商場里,每個人看到的廣告都不一樣。通過這種方式,將不同的客群,定向引導到對應的區域。這樣就能夠激活位置偏遠的門店熱度,從而提高整體租金,而且商場內的流量分布也會更均勻。
04.
人文關懷
在日本,許多建筑的設計得到了世界游客的廣泛關注!殊不知,日本公共環境重要一環的母嬰室也被設計的很貼心。在日本,一般都是媽媽自己帶孩子。“懷里背一個,手里牽一個”的媽媽隨處可見。帶小孩子出門,會有很多突發情況,母嬰室的存在可以說相當重要。少子化的社會背景下,日本格外重視能安心撫養孩子的環境。法律規定5000平米以上的百貨店、酒店、醫院、博物館、美術館等建筑物,務必設立哺乳及更換尿不濕的場所。
澀谷CHIKAMICHI,在澀谷站內的地下通道里,有一處集洗手間、女性化妝間、男性更衣室、母嬰室、休息室為一體的豪華空間。據說使用過這里的母嬰室的媽媽們都表示幸福感爆棚。
入口處是孩子們的照相區,媽媽們可以在這里盡情曬娃,孩子們也可以在旁邊的小黑板上用彩筆寫寫畫畫。
三種顏色的哺乳室讓媽媽們根據各自的喜好有了不同的選擇。
在這里還有小朋友用餐的區域,并且備有大量的繪本、玩具,簡直是孩子們的天堂,這樣的環境里媽媽們完全不用擔心孩子外出哭鬧。整個區域有專人管理,在噪雜的澀谷車站通道,這里好像另一個世界。
人文關懷,我們不但要從銷售服務上做到極致,如海底撈。從這個項目我們可以看到,人文關懷也要從空間的打造及功能的全面來滿足。
城市進程的加快,互聯網的普及,我們的情感傾訴往往是當下社會最容易忽略的部分,而我們的購物中心本身還具有城市第三生活空間的屬性,所以我們的空間設計也要務必做到對人們情感訴求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