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隨著疫情逐步向好,全國各地正有序地復工、復產、開學,商場、購物中心也在陸續恢復營業。數據顯示,截至上月底,全國未營業的商場占比已低于三成。
目前看來,雖然大多數商場已恢復營業,但商戶開業率還未恢復正常。且客流大都不盡人意,顯得十分冷清。有調查數據顯示,在疫情沒有完全結束前,人們對于到店消費大都持觀望態度,選擇立刻“買買買”的比例不足一成。是否徹底復蘇,還取決于消費者的心理恢復程度。
丨來源:貓頭鷹數據
雖然消費者目前還比較謹慎,但疫情過后,消費終會恢復正常。為了迎接終將到來的客戶,在“復蘇”階段,購物中心該如何提前備戰。
01.
該期待補償性消費嗎?
前段時間,一則“杭州大廈5小時銷售1100余萬”的新聞體現了疫情后補償性消費的行為。盡管每座只開放了一個主入口,還需要“測溫、戴口罩,綠碼”等層層關卡,商場還是在5小時內超過了過去年同期全天銷售。
那么,“杭州大廈”是否只是個例,補償性消費真的會如預期中到來嗎?
一二線城市典型購物中心在2月中下旬的表現,釋放了趨好信號。上海、青島、南京補償性消費趨勢最為明顯。2019年,上海GDP穩居全國首位,消費勢能強勁,“被宅家”多時的消費者亟待補償性消費機會;青島、南京的居民響應疫情防控號召,未能正常消費,對補償性消費需求迫切。
可見,疫情轉穩后,“補償性”消費逐漸升溫,購物中心復蘇的勢頭整體趨好。商家應抓住補償性消費需求,挽回疫情中損失的業績。
化妝品區、精品超市、美妝護膚、服裝服飾都是重營業后顧客光顧較多的區域,上文的“杭州大廈”,開業后高客單價成交的,就是一單名表生意,成交額超過35萬元。
02.
線上+線下融合,持續推動線上業務優化
與危機同時到來的,還有機會。此次疫情,也考驗了商家的應變能力,讓很多商家意識到,只依靠線下這“一條腿”走路,顯然是行不通的。如何利用線上進一步實現商業地產的轉型升級,是每位業內人士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化妝品就是一個典型。疫情期間,由于線下業務無法開展,將所有業務轉向了線上,做起了淘寶直播帶貨。
不是所有化妝品牌都是賣得火爆的。起初,直播間里只有2個粉絲來看;4天后,同樣的直播間里,來了500多人,生意也來了。還有人第一次直播,沒想到大獲成功,賣了近40萬的貨。
經此一“疫”,化妝品業績不僅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而達到去年同期的145%,部分品牌甚至翻了一倍,完成一次奇跡般的逆襲。
疫情過后,實體商業亦可拓展或保留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進行多渠道銷售,增強實體零售的生命力。
03.
線下仍是主戰場,營銷活動必不可少
雖然疫情期間線上的銷售非常活躍,但一組國務院發布的消息顯示,2020年1-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疫情期間大火的“線上購物”,占社會總額的比重也不過兩成,且較上年并未出現明顯增幅。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79%,是由線下實體商業實現的。
雖然購物中心線上業務在疫情期間被推上風口,但未來線下依舊是實體商業的主戰場。同時,線下購物帶來的場景化體驗和社交功能是線上購物所無法替代的。
因此,購物中心現在就要行動起來,根據未來節假日各個節點提前謀劃、精心籌備一批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或與知名IP聯合造勢,將吸引消費者到線下,充分釋放被疫情抑制的消費潛力。
04.
健康+商業或成新趨勢
顯而易見,疫情后“健康”會成為消費者追求的重要主題。健康+商業的健康綜合體(health mall)也進入了大眾視線:
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緊急護理中心已經開在了商場里面,平均每個購物中心至少擁有2個醫療服務商。位于洛杉磯西部的商場Runway把2972.9 平方米的空間給 Cedars-Sinai 醫療中心,成立包括心臟外科和整形外科在內的門診部。
新加坡百利宮購物中心則引入Paragon Medical專科診所,涉及整容手術、牙科、放射科、婦產科、生育中心、傳統中醫。
以此為鑒,在3、4月的復蘇期里,購物中心可適應新的消費趨勢,逐步引入健康類業態,進行業態的組合優化。
除此之外,營造讓消費者感受到健康的購物氛圍,眼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
1.定期進行消殺工作
洗手間、垃圾房、電梯扶手、客貨梯、及公共區域地面應每日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對于電梯按鍵、客服臺、洗手間、大門把手等高頻使用的公共區域,應執行每2-3小時一次的高頻消殺。多為顧客準備電梯按鈕專用紙、除菌洗手液等,讓顧客一進商場就感受到令人安心的健康氛圍。
2.出入口嚴格管理
實行出入口分離,設置專人使用額溫槍對顧客進行體溫檢測,佩戴口罩提示。在出入口都配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并且提供酒精棉片、免洗消毒洗手液供顧客使用。
3.保持良好通風
營業期間將大門敞開,24小時開啟購物中心內的新風系統,加強樓內通風換氣,確保所有建筑物的通風系統均正常運作。
疫情終會結束,實體商業也將步入正軌,做好萬全備戰才能“有備無患”。縱觀歷史,最好的機會往往都是在危機中誕生的。
(來源:聯商專欄 派沃設計)
- 該帖于 2020/3/27 15:5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