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全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以來,城市正在回到喧鬧繁華的本來面目,線下客流也在逐步恢復中,但依然難以掩蓋人們想找回昔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熟悉感的迫切之心。
對于后疫情時代,提振消費、復興經濟成為各地的當務之急,夜經濟作為城市經濟增長新引擎的作用更加凸顯。4月底,上海為刺激消費,滿足民眾消費需求,出臺了《關于提振消費信心強力釋放消費需求的若干措施》,據《若干措施》解釋,政策主要內容包括十二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觸發“夜間經濟”,表明將有序開放夜間消費服務,推進、鼓勵民眾夜間生活。
除了夜經濟這一重要推手,要想助燃城市煙火氣,更快恢復經濟活力,施政者還需更多智慧。
早在3月,《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出臺,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許在一定區域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和夜市、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區域販賣經營。
據成都市城管委披露,截至5月14日,成都市共設有臨時占道攤點、攤區1636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8260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16975個,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崗位超10萬個,助攻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98%。此外,成都還提出允許大型商場開展占道促銷,截至5月14日,成都已設置大型商場占道促銷點88個。
成都賦利于民的這一舉措,不僅讓這座城市的市井小民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成都城市治理的水平。要知道,商圈或住宅周邊,往往是幾百上千家關乎居民幸福感的街邊小店,這個數字背后,是更大的城市家庭群體。在城市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這些隱匿在城市毛細血管的店鋪經營者,或在小餐飲店中打工的人,都是不能忽視的人。如何發揮這波民間力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地經濟提振的最終效果。
而成都這一敢為人先的行動,引發了廣泛討論,博得了諸多贊譽。3 月 17 日,“成都允許臨時占道經營”登上微博熱搜榜,熱搜歷史最高排名第五,該熱搜話題的累計閱讀量達到 2.1 億,討 論量達到 2.8 萬。5 月 12 日,@微成都發布博文《推行了兩個月 成都允許臨時占道經營成效遠遠超預期》,使得“成都允許臨時占道經營”的政策再次被輿論關注。
近年來,成都城市地位不斷攀升,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國際營商環境標桿城市”、“2019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在最具幸福感城市連續10年排名第一。去年,成都更是被新周刊評為與上海齊名的“中國時尚一線城市”之首。2020成都一季度GDP數據更是反超最強地級市蘇州,排到了全國第六。
為促進成都消費市場國際化、特色化發展,打響“成都消費”品牌,加快“三城三都”建設,2019年4月,成都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1年,每年新落戶全球性、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品牌店、旗艦店、體驗店等各類品牌首店超過200個、發展特色小店超過300個,其中引進國際首店及世界品牌100個,旨在通過“兩店”經濟推動成都早日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目前,成都“首店經濟”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全球首店數量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第三,繼續領跑新一線城市。據成都零售商協會與中商數據聯合發布的《成都市2019首入品牌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落戶成都的首店數量累計473家,同比2018年增速約為136.5%,創下歷年新高。其中,全球首店6家,亞洲首店1家,全國首店50家,西部首店26家,西南首店97家以及成都首店293家。
具備人居環境舒適、經濟腹地廣闊、商務環境優良等優勢的成都是一座極具消費能力的西部城市,而首店經濟、公園經濟、夜間經濟和社區經濟作為助推成都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促進了成都消費升級,進一步推動了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無論是夜經濟還是首店經濟抑或其他,要想持續化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找到城市管理與市容秩序的平衡點很重要,成都允許臨時占道經營的背后是人性化精細化管理格局,是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兩者兼顧的治理妙計,不妨給這座城市點個贊。
(來源:聯商網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