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躍忠新零售論壇--如何看老鄉雞在疫情期間的營銷表現?
這是鮑躍忠新零售論壇組織的第132場專題分享。
疫情過后,面對疫情帶來的市場壓力,非常考驗企業的營銷創新能力。由于環境的變化,營銷需要做出一些改變。疫情期間,老鄉雞的營銷表現值得關注。
本次分享,特別邀請營銷專家方剛老師解讀一下老鄉雞在疫情期間的營銷表現。
方剛:
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我對老鄉雞在疫情期間營銷表現的分析。
我們先看下正和島發布的一篇關于餐飲行業的調研,時間點是2月1號。如果要梳理這個事情,要把時間點向前再推一下。我們知道新冠疫情全國性的嚴格管控是在1月23號。2月1號這一天,也是農歷正月初八,是年假結束或者說是開業的第一天。
在2月1號這一天發生了是什么呢?看第一個文件,正和島發的關于餐飲行業的采訪。第一個采訪的是西貝的賈國龍,第二個就是老鄉雞的束從軒 。
大家都清楚這次疫情受災最嚴重的幾個行業包括餐飲、旅游,影院等。旅游、院線在疫情到來時,幾乎停擺了,連呼救的聲音都沒有。餐飲是在疫情出現之后,尤其是像西貝這樣的大規模連鎖企業,店鋪相繼關閉之后,災難來臨,自救還是他救?這次疫情對于餐飲行業來說,是無法自救的,因為整個行業面臨同步下滑,
賈國龍的采訪里面講得非常清楚,外賣渠道所占營收不過5%—10%的份額,遠不足以救命。所以說在這個時候,企業的第一反應是自救還是他救,是企業要快速反應的決策點。剛才講了自救的一些動作,比如外賣或其他壓縮成本的方式,但這些都不足以解決根本性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怎么救?呼救的對象是誰?這個要清楚。我們看一下賈國龍講的非常清楚,第一,如果疫情不結束,他們的現金流不能支撐三個月,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其呼救對象有兩個,一是政府,能兜底,二是尋求員工的支持。
西貝釋放的第一個聲音,正好找到了共鳴點,即疫情期間政府要求工資照發,這一點引起了共鳴點,包括引起了行業的注意;第二點,西貝熬不過三個月,這成為媒體抓住的熱點,達成廣泛傳播,同時這個聲音也給政府層面、金融部門傳遞了相關的信息。
總結一下西貝的傳播案例可圈可點的地方,第一,能夠快速反應。第二,能夠快速的找準呼救對象,它是to B的傳播,他的呼救成功,為他后來帶來了銀行的授信、貸款等一系列的資源。
采訪的第二個就是老鄉雞,但是在這一輪傳播中,大家都只記住了西貝,沒人提老鄉雞,互聯網傳播有第一沒有第二。大家看西貝當時的傳播指數和微信指數,你會發現,一次呼救讓他的傳播聲量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既然互聯網傳播有第一,沒有第二,那么第一后面的品牌,是不是就沒有傳播的機會了?當然肯定不是。如如何超越第一,是要形成一個相對應的傳播,這是有技巧或者用邏輯來去驗證的。我把這種傳播方式叫做“螞蟻拌大象”的傳播。這種傳播是要反向行走,不能和老大走同一個方向,一定要逆行。
這種相反的方向如何行走?我們看一下西貝的傳播案例,他強調的一點是希望得到員工的支持,其中員工的工資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成本,甚至出現能不能降低員工工資的想法。
基于這一點你會發現自2月1號西北發出聲音,大概一周之后,老鄉雞發布了一個視頻,大家注意,在疫情期間,大家居家隔離時,對于視頻平臺的使用出現了一個飛速的增長,在這個恰當的時間點,老鄉雞的視頻出現了。
在2月8號之前,西貝提出來了共享員工,抵消成本。但是你會發現老鄉雞在員工方面,巧妙的用了撕信的方式傳達了老鄉雞對于員工的重視,束總講他1月31號到達合肥,員工見到他時淚如雨下,包括他也講員工都是孩子,如何去調整員工的心理,他強調的是這些。
所以兩個品牌的傳播方向不一樣。這就到了一個社會的共鳴點,疫情背景下,員工都宅在家里,擔心沒有收入,老鄉雞就針對這點,打動了大家。西貝的傳播聲量高,老鄉雞的聲量低,但二者同樣是核爆式的傳播,老鄉雞視頻里邊有給員工的私信,有對員工的調侃,這同時也是一個呼救聲音的釋放。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之后,西貝和老鄉雞同樣收到了來自金融部門、銀行部門的支援,共鳴才能共振。
這個前提是基于內容的傳播,一定是能夠找到共鳴點,只有出現共振之后才能出現核爆式的傳播。這種核爆式的傳播,可以把知名度在短時間內迅速拉高,但其傳播持久性不會太強,是在一個短時間段內維持熱度,但是時間長了熱度必然會下來,就產生了第二種傳播方式,即多次核爆。
老鄉雞發布的第二個視頻又引起了大眾的共鳴,他巧妙的找到了一個新的共鳴點,在防疫期間出現了大量的硬核村長或書記,他們關于防疫的喊話,在 短視頻平臺上經常性的出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恰好是一個熱點,受眾在看熱點的時候,會迅速的把場景帶進來。第二個視頻里邊的共鳴點,會在你觀看的前兩秒就會被吸引住,因為他提供的信息和你的當時頻繁接觸的信息有相似點,會快速地把你帶入他的傳播場景里面。
看完第二個老鄉雞的第二個視頻之后,你會發現里邊很多內容是無法排練的,因為有一些東西你可以去提前準備、預排,但在束從軒的身上,有些東西是無法提前排練的,這種東西好像能夠表達清楚,但是又好像又找不到完整的表現的形式,所以關于這一點我稱其為網感。就好像一個人見到舞臺,表演的欲望很強,效果還很好,是天生的。
我們看視頻下面的留言,可以說幾乎就是搞笑和幽默的場景,同時我們看老鄉雞的傳播矩陣里,抖音、公眾號,包括他的微博,你會發現他們的留言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互動,為老鄉雞快速圈粉。
老鄉雞的傳播矩陣路徑是什么?第一是微信公眾號,微信公號發出長視頻之后,抖音、微博進行轉載,同時在這傳播過程中有大V、大媒體的助力,包括金色刀、小馬宋等大V自發的評論,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傳播,快速有效的提高了傳播的質量。不僅放大了音量,也提高了質量。
我們回顧一下這三個案例,從西貝到老鄉雞,你會發現每個事件都有一個主題,比如西貝熬不過三個月,束從軒手撕員工降薪聯名信、老鄉雞預算200元發布會視頻。這些主題的推動傳播速度和傳播的效率是非常之高的。
我剛才講了,互聯網傳播有第一沒有第二,那么說反向行走的一個關鍵你向東走我就向西走,我能夠找到你的對應點,然后去放大。放大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傳播矩陣,或者是傳播路徑。
傳播矩陣有兩種,一種是內在的傳播矩陣,一種是外在的傳播矩陣。內在傳播矩陣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基于企業的官方公眾號、抖音號、微博號也就是兩微一抖,還有包括比如員工的朋友圈等,這都是內在的形式。
外矩陣是什么,就是相應的大V和大媒體,你要有好的內容,去驅動了外傳播的矩陣。用資源去撬動外部傳播,那不是傳播而是廣告,沒有共鳴點、也沒有感染力。優質內容的傳播,能夠引起外傳播矩陣的關注,內部傳播靠創意靠管理,外部傳播可能要靠公關、靠媒體,作為自己的放大杠桿。
關于老鄉雞的傳播。我曾在朋友圈留言,說束總背后有高人,背后是有團隊的,這個團隊是一個年輕且富有激情和創意的團隊。這個團隊的特點一定是和老板有關。
我覺得束總周邊至少有很多年輕人。在第一個視頻里邊,束從軒講得非常清楚, 1月31號他到一線開工,身邊都是20多歲的孩子。一是老板換圈子,周邊是年輕人,第二內部換組織,第三重倉年輕人,如果沒有這三個點支撐,老鄉雞僅靠外部或者咨詢公司給他提供腳本或者是創意,很難去出現類似的東西。
還有一點,老鄉雞是在快消品領域中的一個10億級的虛擬品牌,一個區域品牌要想形成全國性的傳播,單純的靠暴力是不太容易的,所謂的暴力是靠資源撬動,靠花錢去砸傳播,這是很難的。
從老鄉雞的案例上來說,我們要知道作為一個區域品牌,要做全國性傳播的時候,它的路徑、內容和方法,甚至它的杠桿是如何使用的。
最后特別提一點:希望所有的老板都能夠給自己的企業做代言,都能夠成為一個IP。所謂的IP就是能夠在互聯網上傳播的一個元素,這就是IP,如果這個老板在互聯網上沒有網感,單靠廣告運營,確實有點難。
我說一句玩笑的話,不能做IP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時間關系就跟各位交流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