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成真,王興“要打造一家1000億美元的公司”的目標實現。
5月26日開盤后,美團股價一路攀升,最高達到138港元,依據實時匯率,市值漲至1038億美元。上市兩年來,美團市值首次破千億美元大關,成為中國第三家市值邁過千億美元門檻的互聯網公司。
其實,市值破億美元的前一天,美團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財報業績并不理想,運營虧損17億元,同比增長31.6%,在此背景下,美團股價持續攀升或許代表了資本市場的態度。近年來,沖擊BAT陣營的“第三極”越來越多,除了美團、京東、拼多多,還有暫未上市的螞蟻金服、今日頭條,他們在各自的賽道卡位,又不斷尋找新起點,起承轉合間互聯網中生代力量持續壯大,但要逾越BAT仍需要時間。
不意外
自3月中旬開始,美團股價從幾乎每天上漲,從70港元左右攀至截至發稿時的138港元,上漲97.1%,按實時匯率計算,美團市值1038億美元,當日排在美團之前,只有市值5357億美元的阿里和4萬億港元(5198.1億美元)的騰訊。
由于近一年來美團股價持續走高,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美團市值破千億并不意外,原因在于“美團以外賣為基點,整合了酒店、旅行等生活服務業務,這個方向的卡位,足以支撐起數千億美元市值,現在的千億美元都是低估的”。
美團內部卻一派平靜。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用一個捂臉的微信表情,向北京商報記者含蓄的透露了自己的心情。
美團方面也并未大肆強調這個市值節點,更多的是忙碌的日常工作,比如美團在當日啟動了“春風行動”百萬小店計劃,幫扶平臺小店。北京商報記者多個消息源打探獲悉,美團也沒有進行特別的慶�;顒�,一切如常。
這符合美團這家企業的風格,又或許是因為王興早有預言。
2015年5月下旬,王興在內部分享時,提出“我認為我們完全有機會打造一家超過1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當時所謂美團指的是美團網本身,外賣業務上線不足兩年,也未加碼到店酒旅業務,與大眾點評的鏖戰占據了美團的主要精力。
5個月后,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毫無爭議的成為國內本地生活服務行業老大。此后,不論是融資頻率、新業務擴展速度都上了個臺階。2018年9月,也就是王興提出千億市值目標后三年,美團在香港實現IPO,上市當天市值3989.4億港元,排在阿里、騰訊、百度、小米、京東之后。
有壓力
美團上市至今這一時間段,阿里、騰訊之外的百度、小米和京東的市值走向各異,百度和小米出現下滑,京東從3000多億港元漲至當下的732.8億美元(5682億港元)。
如果從營收角度看,中國互聯網企業排名又是另一番模樣。
2020年一季度,中國互聯網營收額最高的是京東,達到1462億元,阿里、騰訊位居其后,分別是1143億元、1081億元,小米和百度也在前五名之列,相應營收是497億元、225億元。美團以167.5億元營收,排在網易之后,位列第七。
張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管是已經上市公司的市值,還是沒有上市公司的估值,都不能拿營收去衡量,市值主要還是要看企業的整體價值,比如卡位和相應模式的門檻”。
以美團為例,2020年一季度營收同比減少12.6%,運營虧損同比增長31.6%,美團的三個營收分支中,占比最大的餐飲外賣營收同比下滑11.4%,訂單量同比減少17.3%,到店、酒旅業務營收同比下降31.1%,只有占比最小的新業務及其他業務保持增長,營收同比增長4.9%。
在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看來,“酒旅業務下滑是造成美團虧損的主要原因,攜程也同樣如此”。按照美團CFO陳少暉的說法,“一季度美團餐飲外賣業務的訂單數量比預期好”,王興也仍然相信,“公司能夠在2025年實現日均一億單的目標,長期內也必將實現每單1元的運營利潤目標”。
AT+BMTDJP……?
其實,同比之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在2020年一季度受“黑天鵝”事件影響,業績或多或多都未逃開厄運。美團在餐飲外賣、到店酒旅、新業務方面也均有強敵在側,比如滴滴旗下的青桔先融資,后宣布代言人,啟動北京早晚高峰免費等一系列動作,就是對美團單車的直接進攻。
不過宏觀來看,數字化進程加快很有可能進一步推動各家企業市值的提升。“不難看出,短期利空,長期利好的背景,會讓更多的互聯網中生代企業市值破千億美元”,張毅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數業內人士的觀點,也有據可查。
縱觀整個中國互聯網歷史,有不少后來者居上的例子,比如異軍突起的小米、跟騰訊掰過手腕的360,還有現在不斷刷新國民認知度的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
之前業內人士常說,互聯網無法回到草莽時代,很難再與巨頭PK。事實上中生代力量仍在不斷崛起,甚至幾乎每年都有人提出“BAT已成往事”的觀點。這種說法是以市值論英雄,焦點在百度,2017-2018年,百度距千億美元市值近在咫尺,不過隨著總裁陸奇離職和業績波動,市值一路下滑到現在的360億美元上下。
但在張毅看來,“BAT這個格局還是成立的,不能小視。百度雖然市值在下滑,但是它擁有的流量入口搜索,是現在以及未來若干年里,任何一家企業無法復制的。過去很多年,阿里、騰訊曾經投很多錢在搜索上,但是并沒能打造出一個跟百度搜索抗衡的產品,搜索產品跟資金無關,而是跟沉淀、用戶習慣和技術有關。百度有這個殺手锏,把市值做上去其實并不難。同理阿里、騰訊在電商、社交的門檻也十分牢靠,很難被復制”。
他進一步說,“新生的互聯網第三極在各自領域都有非常強勁的勢頭,隨時有可能取代原有的BAT。整體來看,應該會是一個多方存在、激烈競爭的狀態”。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魏蔚)